迷上乒乓后他成了“劝麻大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5日07:00 今日早报

  迷上乒乓后他成了“劝麻大使”

  鄞州李家洋村免费球馆天天爆满

  □实习生 谢贤伟

  本报记者 王增军 文/摄

  早报讯 要问李家洋人空闲时最喜欢耍什么东西?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乒乓球。

  宁波鄞州区李家洋村因乒乓球闻名远近。村里每户人家里,都能挑出一个乒乓好手,其中年纪最大的五六十岁,最小的六七岁。“乒乓球帮我们赶走了麻将,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村干部们说。

  村民自掏腰包

  开免费球馆

  几天前,我们来到李家洋村。这是一个仅有1100人左右的小村,种植榨菜等经济作物,是村里主要的经济来源。要问村里面最热闹的地方,村民嘴里答案相同:乒乓球球馆。

  球馆虽简陋,但专业照明灯、计分牌等应有尽有。村民们说,每天起码有六七十人在这里打球。“走了一拨,马上又来一拨。”

  几年前,村民徐兴龙的一己之力,带动了村民们的兴趣,才有了今天的乒乓热。

  徐兴龙经营涂料厂,是村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几年前,花200元买了张乒乓球桌,找几个朋友一起玩球。“那时村里也没其他好玩的东西,一些村民很快就被吸引过来。”徐兴龙回忆说,第二年,三四十名村民成了他家的常客。

  玩球的队伍,很快发展到上百人。徐兴龙干脆再掏腰包,以每年6000元的价格租下几间民房,在村里开了个乒乓球馆,供村民们免费打球。

  看到村民们兴致越来越高,徐兴龙又花近7000元,购置了两张专业乒乓球桌,将球馆装扮得有模有样。

  “这两年,一些村民常外出参加业余比赛,费用也都是我承担的,每年3万多元。”徐兴龙说。

  迷上乒乓,

  还成了“劝麻大使”

  “五乡有个李家洋,每天晚上真热闹,乒乓打出二等奖,百姓个个喜洋洋……”,球馆里,一个叫金立华的小伙子,正念着自编的打油诗,旁边的村民们被逗得哈哈大笑。

  金立华是江西籍民工,在这个村里已呆了10多年。“现在工作还算稳定,月收入2000元左右。” 金立华说,以前空闲时,他总去找几个朋友打麻将,且一打就是一个通宵。这样下来,身体熬坏了不说,钱也输了不少。老婆常和他吵架,摔碗砸盆的事更是少不了。

  两个月前,从未碰过乒乓球的金立华,在朋友介绍下,走进球馆。谁知,很快着迷。他花了480元买了副专业球拍,还拜了师傅学乒乓。

  一段时间下来,金立华球技大长,兴趣也越来越高。有时为了打上10多分钟,他甚至“排队”等上两三个小时。“自从有了乒乓球,再也没打过麻将。”金立华说,“有时一些朋友仍会叫我去搓麻,我把他们也都劝来,一起打乒乓。”

  “像金立华这样的例子,村里很多。”村支书徐德康告诉我们,“在管麻将的事情上,乒乓球远比村干部有用。”

  “乒乓外交”

  拉来了大业务

  几年下来,球馆里培养出了不少乒乓好手。2001年,村里干脆组织了一个业余乒乓球俱乐部。

  “到现在,参加俱乐部的村民已有两三百人。”徐兴龙说,从2002年开始,他们多次参加宁波市及鄞州区的比赛,屡获佳绩。前不久,俱乐部的4名队员代表鄞州区参加宁波市乒乓球甲级联赛,获得了团体第六名的成绩。在市农运会上,他们捧回了季军奖杯。

  俱乐部里有一个名叫陈伟的队员。发生在他身上“乒乓外交”的故事,成了村里的一段美谈。

  陈伟家里经营涂料生意。在打球过程中,陈伟结识了宁波“海天”公司的一位副总。两人常在球馆里交流球艺,关系也越来越铁。结果,那位副总干脆将公司里一项涂料业务,全部交给陈伟打理。“真没想到,打球不仅交到了朋友,还让我额外接到业务。”回忆起这事,陈伟挺乐的。

  村民李伟彪是俱乐部的第一主力。7年前才开始接触乒乓的李伟彪,已是镇里“超一流”高手。2005年,他拿下了宁波市鄞州区“梅浮杯”季军。

  如今,只要说起李伟彪的名字,全宁波市打球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这让李伟彪很得意:“打乒乓球后,身体好起来不说,还认识了很多朋友。真是有说不完的乐子。”

  让村民过上

  丰富的精神生活

  村里打球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徐兴龙的免费球馆也有点吃不消了。村里目前正计划着迁建村乒乓球馆,将乒乓球馆面积扩展到400平方米。

  村支书徐德康说,村里还打算成立一支女子乒乓球队和一支娃娃球队,让乒乓球成为村里最具魅力和特色的文体活动。

  今年,村俱乐部还将外出参加一系列比赛。“能不能获名次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要通过乒乓球,在村里倡导一种和谐、健康的农村文体活动和农村生活方式,让所有村民过上丰富的精神生活。”徐德康说。(2510503)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