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稳健型发展模式是民生之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00:07 红网

  2007年3月22日,有记者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北沟一村的“小康村”。远远望去,一幢幢色彩亮丽的两层“小洋楼”整齐地排列着,宛若一道风景。这是北沟一村43户农民的住房,坐落在昌吉市世纪大道旁。19栋色彩亮丽的别墅曾是北沟一村的骄傲。如今,村民们却满面愁容,他们已无力归还为建别墅而欠下的贷款。43户村民中,已有17户不得不卖掉别墅来还债。(见3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有“咀嚼”意味的是,如“小康村”村委会委员于建章坦言的那样:同样都叫“小康村”,住平房的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住别墅的村民却不得不卖掉房子度日。因为决策者耽于“面子工程”的原因,致使一部分“小康村”村民不得不卖别墅还债:决策者失误的决策,却让这些无辜而无奈的村民埋单和咽下苦果。

  某种意义上说,新疆“小康村”的发展模式,是当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具体而微”的经验和教训。因为不切实际地预先设想和确立了目标,并把这样的目标通过“寅吃卯粮”的方式实现出来。这样激进和急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果没有预期规划和动用后继的配套措施加以跟进,出现各样的问题,恐怕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任何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应该构建稳健型的发展模式,不能急于求成、贪大求全。比如新疆的该“小康村”,家家户户都能住上两层“小洋楼”,固然不仅面子光鲜,而且还可以提升村民的生活层次和水平。如果村民们的收入能跟的上,或者说当地政府能为村民们找到了合适的致富门路,这样的前瞻性建设,当然是功德无量之举。然而事实证明,住平房的村民却更幸福,日子过的更红火。也就是说,住进朴素而实用的平房,更契合村民们目前应该遵循的发展模式。

  公共决策应该体察民意,并把它作为影响公共决策最终去向的重要力量。这样的说法本身,当然是无懈可击和值得肯定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和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民意的动向极其可能因为政府部门可能是“子虚乌有”的行政决策而产生“拐点”。比如当地政府在关键时刻向村民传达的“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马上要实现一体化,昌吉市政府预计3年内将把北沟一村村民的所有土地都征收完,村民可以用这笔钱还清3年期限贷款”的信息。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这样的信息,当初村民们的选择,恐怕会是另一个样子。也就是说,当地政府的冒进思维,先前性地渗透并影响到了村民们的民意意志。

  所以笔者认为,决策者在制订公共政策的时候,应该多些“低头式”的体察与关怀,多些切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的考察与确认,多些公开视角的现实利弊分析后的民意收集和考虑,这样制订的公共政策才能合乎政情、合乎民情,更是民生之福。

稿源:红网 作者:李记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