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行动,将文明进行到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02:02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曹颖 王萌 实习生张计云 田晶

  ■阅读提示

  本报关于文明的系列报道刊发以来,广大读者纷纷来电、来信或者发送电子邮件讲述自己所经历的文明、不文明事件,或者就此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建议或看法直抒胸臆,或许有偏颇之处,但拳拳之言令人心生震颤。

  ■文明乘车读者反馈

  礼让平等团结和谐

  河北师大中文系2004级2班张丽:我经常阅读《燕赵都市报》,谈到乘车文明,偶发感想,写成小文章寄给贵报。

  和谐乘车

  礼让———高校的莘莘学子、忙碌的职业人群、退休的老人、牙牙学语的孩童,温馨的话语溢满车厢:“阿姨,让您的孩子这边坐”,“大爷,我扶您……”

  平等———农民工,来往城里的乡下人,没有鄙夷的眼神,只有默契的交谈;没有冷漠的安静,只有热情的欢笑。

  团结———一声“我的钱包丢了”,乘客用眼睛四处搜寻,用身躯堵住车门,司机加大油门,小偷闻风丧胆,人们赞誉一片。

  和谐———轻轻一挥手,出租车及时停下,面带微笑一声:“请上车!”于是流动起清新的标语:“我就是省会,我就是河北,我就是文明使者”,描绘着城市的进步蓝图。

  不干胶咋能粘在车厢内

  省会一市民:前几天,我乘坐16路公交车时看到了这样一件事,16路沿途学校比较多,许多学生都坐这趟公交车,他们在车厢内打打闹闹,司机多次提醒,但并不起作用。还有两个学生把不干胶贴画粘贴在车的扶手上、玻璃上,使干净的车玻璃显得热闹非凡,有一个乘客抓扶手时,不干胶粘在了手上。公交车是公共场所,环境需要大家来维护,毕竟公交车是反应我们省会形象的一个窗口。

  ■文明行车读者反馈

  遵守交通规则等于珍惜生命

  省会一普通市民:今天,我想说说文明交通的事儿。记得看过《读者》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是讲刚到中国的老外都不适应中国的交通状况,不敢过马路,说看见中国的交通混乱情况,感觉到是一种无序的状况。这里且不评论这话正确与否,反正我们给人家这种印象了。

  机动车因为有警察和电子警察管着,还比较遵守交通规则,但还是有许多“害群之马”。一般而言,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就没有什么约束,在路口遇上红灯,有的骑车行人会视而不见,径直骑行;有的人耍小聪明,右拐个弯到不是红灯的路口再走。其实,这都是违章的,既扰乱了正常的行车秩序,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人行横道线;自行车不走非机动车道,走机动道,要和汽车一争高下,至于逆行就更是频频出现了;路上两个熟人见面了,会把马路当作临时客厅就在路中间聊起家常;甚至有人在汽车洪流中泰然自若毫不畏惧地行走,全然不顾来来往往的车辆……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一次是宝贵的,遵守交通规则就等于珍惜生命,城市交通需要大家配合才会和谐,井然的交通秩序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为了有个良好的交通环境,请文明上路。最后还是借用最新一期《读者》上面的一段话吧: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不文明或不符常规的行为会给他人留下怎样的影响,我们这些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后代,如今飞跃世界各地,但行事为人却常常让他人看不惯,怪谁呢?怪老师没教,恐怕来不及了,文明是打小练成的,还是自己补补课吧。

  ■文明游园读者反馈

  和谐家园需要大家共创

  一名普通市民:我的家就在长安公园东邻,每天我都要去公园锻炼和散步。在那里既放松了心情,又锻炼了身体,公园的优美景观让我身心都得到了舒展。看了省会市民赵先生一家在贵报发起的文明倡议,我深有同感,也想说两句。

  首先,我非常赞同和支持他们的文明倡议。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作为其中一分子,作为一个城市的主人,在大事小情上都要反映出我们的文明素质和文明行为来。

  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在公园里,我看见游客随手乱扔垃圾,包括纸、烟头、瓜果皮和其他杂物;我曾留心过,公园的垃圾桶随处可见,完全可以满足使用需要。随地便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尤其是男性游人,背过脸找个地就行方便。更有甚者,还在公园绿地或路面大便。我注意到,公园有四个厕所,想来应该也不算少吧。还有,虽然绿地内都设有一些话语温馨的文明提示牌,身边又有工作人员的极力劝阻,可一些游客照样麻木不仁、我行我素地穿行绿地、践踏草坪。

  我感觉,现在我们在创建和谐、文明、祥和的宜居宜看的家园,人人动手,共建文明、和谐的石家庄不能光停留在嘴上,而应付诸行动,要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那些实施不文明行为的人们,一定不会在自己家里那样做,反而会加以爱惜和保护,可对待公共环境或公共设施却随意破坏,让人生出许多感叹。叹息虽然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可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却没有相应提高。现在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全球化的社会,大家都应做到基本文明礼貌,举止要适度得体,何况一些成年人的不文明举止还会影响到下一代。一个城市的实力和魅力,不仅反映在她的繁华和经济发达等硬件环境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等软件上。我想,让来到我们石家庄的外地人、国际友人,都能感受到我们的高素质、文明举止、祥和的、美丽的社会环境和有序的社会秩序,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贵报的“文明伴我行”活动我很赞赏,我觉得你们的举动是一个负责任的媒体的行为,我感谢你们。让咱们共同行动,将文明进行到底!

  ■文明待客读者反馈

  让人汗颜的公交车司机

  省会赵女士:看了《燕赵都市报》“文明伴我行”报道后很感动,也记起了一次不愉快的经历。

  那是3月3日上午,我搭乘公交车。车上人特别多,我上车后又有几位乘客上来,这时司机看上车的乘客一直在前面站着不往后走,就生气地喊:“缺叫几个小偷上来掏你们的钱包,到时候不用说你们就往后挪了。”听了这话,大家都没吭声,只有一位刚上车的大姐说,刚才她等了半天45路,眼看着一辆车上还挺空呢,可是到站了居然不停车就开走了。

  听到这些,司机更加气愤,开口骂起那个司机“不长眼”等诸如此类不堪入耳的话,还抱怨今天该自己倒霉。

  唉,望着这样的司机,真是让人汗颜。希望司机和乘客之间能相互理解,大家都文明行事才好。

  ■文明养犬反馈

  那位老人让我自省

  行唐县解家庄赵彦君:一天,我正在打扫院子,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是位老太太,旁边有一辆脚蹬三轮车。她向我借了一把铲子,把我们胡同内的几堆狗屎掩埋了。一边掩埋一边嘟囔:“唉,这狗啊!”掩埋完,老太太把铲还给我,骑上车慢慢走了。我感到自己的脸有些发烧。我只打扫自己的小院,干净了自己;老太太掩埋狗屎,干净了别人,一位老人尚且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其他反馈

  大办丧事不如生前厚养

  省会一读者:听朋友说前几天华夏家园有老人过世,本来这位老人是死在了医院,家属却依然要拉回家,还要放电影、唱戏,否则族人要说闲话,据说光花圈就十几个(早已明令禁止用花圈),送葬队伍更是浩浩荡荡。华夏家园的前身是元村,这里办丧事依然按旧风俗。建议在省会大力提倡厚养薄葬,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请未提供详细通讯地址的读者尽快与本报联系,以便奉寄稿酬。)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