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邮票当属珍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09:21 南方日报

  芳姐鉴宝

  本专栏连续几期没有论及邮票题材,引来了集邮爱好者的诸多问询。有读者专门来电问及:“解放区邮票目前为何悄无声息?”。集邮资历稍长者应该有深刻的印象,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集邮界掀起了一个收集解放区邮票(简称“区票”或“区邮”)的高潮,但近年来“区票”确实有点被“冷”,给人以销声匿迹之感。其实,这不等于“区票”无市场或已没有收藏价值。

  收藏“区票”,首先要了解“区票”的定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发行和使用等基本情况;其次要认识“区票”的历史地位;最后要认识“区票”的收藏意义,正确判断其真正价值。

  “区票”,就是解放区人民邮政邮票,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所发行的邮票。同时,它也包括在这一时期中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所加盖使用的民国邮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革命根据地,为适应战争时通信需要,建立了赤色邮政(赤色邮政是红色革命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1930年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和闽西交通总局首次发行了邮票。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各个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也相继发行了邮票。从1930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历时20年。据资料记载,各个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共发行邮票近500套2300多种。这些解放区邮票种类齐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在漫长的战争环境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红色革命政权还能发行如此众多的邮票真是个奇迹,在世界邮票史上实属罕见。

  “区票”在世界集邮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1930年,赣西南、闽西首先发行了赤色邮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邮政邮票发行的开端,开了中国人民邮政的先河,是中国邮票史上的里程碑。“区票”如实地记载了革命战争时期许多重大事件,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现在这些邮票已成为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并以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集邮价值受到国内外集邮家的珍视。“区票”是在战争环境中产生的,是在敌人封锁、包围之中,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印刷的,其印刷比较简单,许多是石印、木版印,还有油印。“区票”的发行、使用也受到条件限制,在通信过程中,邮政工作者昼夜穿行在敌人的封锁线上,活动在各个根据地和解放区之间。他们用血肉之躯筑成了红色交通线,用生命确保了邮政通信畅通无阻,无数革命先烈为此而献出了宝贵生命。

  “区票”的价值因存量少而弥足珍贵。由于发行时的特殊背景及战争的影响,“区票”目前的存世量极少,有些票种存世仅有一两枚或几枚,因此十分珍贵。如我国著名区票收藏家沈曾华收藏的“稿”字四方连“区票”,为目前所知仅有的存世品种,真可谓无价之宝。“稿”字邮票1942年在淮南区发行,红图黑字,石印,无齿。它是中国第一套专供寄递报刊稿件用的免费邮票。它的发行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环境。那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其邮政、交通、报刊出版常常是合为一体的,所以才有此免费邮票出现。“区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纸质粗糙,图案简单,色彩单一,印刷不精。因此有人“以貌论票”,等闲视之。还有人把“区票”误认为是一种“地方邮票”或“非正统邮政机构发行的邮票”等等。

  笔者认为,“区票”的这些特点,正是“区票”历史真实的反映,它的“其貌不扬”不仅不使其贬值,反而使其增值。“区票”的设计、印刷、发行、传递,都经过硝烟的熏染,浸润了爱国志士的血汗,堪称为世界邮坛的瑰宝,其价值已超越邮票市场价格的经济概念了。“区票“中的“清河区五角星图邮票”,目前仅发现两枚,中国邮票博物馆收藏一枚,集邮家林崧藏有一枚。由于其简单、粗糙,甚至连五角星图都是手画的,不规范,以致一段时间内林崧误以为是赝品呢。当被集邮家鉴定为真品之后,林崧和这枚珍邮便频频登上邮展的大雅之堂。

  笔者认为,“区票”当属珍邮,可作长线收藏。至于一段时间被邮市冷落的情况,其原因是J、T邮票被捧红,特别是“金猴”邮票(第一轮生肖猴票)的暴涨,导致邮市多数人急功近利,搞短线投资,但这并不影响“区票”的地位和价值。

  朱桂芳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