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树立“一把手的威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00:17 红网

  近日,湖北秭归县开展了一场别具风格的整风运动。县纪委组织拍摄了217名干部在上班时间炒股玩游戏、开会睡觉等各类违纪行为,并制成一部名为《干部作风现状专题片》的短片,组织近千名县直机关和乡镇干部集体观看。但是,曝光的一般都是普通职员,几个被拍摄到了的“一把手”并未被曝光。县纪委书记孙晓蓉说,“一把手”也曝光,他个人的威信受到影响,这个局的工作以后就不好开展了。(3月26日《新京报》)

  《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显然,对“一把手”的监督应该是被放在更“特别”的位置,而不应该反过来让“一把手”独享豁免特权。所谓以身作则,“一把手”只有自己首先被监督,然后才能理直气壮地去监督别人。反过来,“一把手”自己都违纪,底下的人又怎能不违纪?“一把手”的示范效应,在正面和反面都是存在的,而且反面示范效应往往影响更大。

  湖北秭归县不曝光“一把手”的理由是:担心影响其威信。问题是,包庇和纵容难道就是维护领导威信吗?“宽于律己,严于律人”的领导,其实不会有真正的威信,即使表面上很有威信,那也是虚伪的——下属尊重的只是“一把手”那个位置,而不是“一把手”那个人。通过包庇违纪行为来维护领导威信,这体现出一种“塑造出威信”的传统思维。在这种思维逻辑里,领导的威信是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塑造,而不是来自一举一动的实干。

  在“塑造出威信”模式里,领导总是神秘的,下属总是没有监督权的,人们只能从“小道消息”里了解坐在主席台上讲话的那个人。我不知道,官员申报财产制度的流产,是否也是维护领导威信的一种需要呢?反正,在“塑造出威信”模式里,领导的威信最害怕的就是阳光,阳光一出来,就什么威信都没有了。但是,神秘的领导并不等于纯洁的领导,无非是那些不纯洁行为都被包庇起来了而已,就像湖北秭归“一把手”的违纪行为只不过没有被曝光一样。

  真正有生命力的“一把手的威信”,只能通过一举一动的实干获得。拿起画笔涂抹出来的,以及关上窗户包庇出来的,都不可能长久,更不可能有效。“实干出威信”要远远优于“塑造出威信”。正如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透明也是最佳的威信来源。“一把手”敢于把自己放到阳光下接受大家的监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这样才能树立起真正的威信。也只有通过实干途径获得的威信,才能有正面的示范效应,有利于整个团队的进步。

  所以说,为了树立“一把手的威信”,首先需要曝光的恰恰是“一把手”。真正有效的整风运动,应该建立在基于制度的有效监督基础上:在组织内部而言,“一把手”应该有气魄将针对自己的监督权和曝光权交给普通职员;在组织外部而言,政府更应该有气魄把曝光违纪行为的摄象机交到社会公众手中。

稿源:红网 作者:舒圣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