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条青龙让村子远近闻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03:22 今日早报
一条青龙让村子远近闻名 走进青山村的文体俱乐部 □本报记者 金婕/文 胡元勇/摄 在余杭黄湖镇青山村,活跃着这样一个文体俱乐部:他们自编自演的舞蹈、腰鼓、舞龙已经走出青山村,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只要听说青山村有演出,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会放下农活赶来观看。 她们穿着高筒靴打腰鼓 元旦期间,青山村文体俱乐部成员到各村演出20余场、观看村民超过1万人次,这样的火爆场面,与平时的刻苦训练分不开。 昨天上午10点半,钱美丽背着一个大包冲进排练场,因为匆忙,脸上的妆有点花了,她一边气喘吁吁地补妆,一边向同伴解释:“有顾客说上午10点要来店里拿衣服,我只能等他。”在黄湖镇上开洗衣店的钱美丽,每天要骑半个多小时的摩托车赶来训练。 红色贝雷帽、红色制服、黑色高筒靴……很难想象这是一支村腰鼓队的装扮。“所有服装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参考电视、杂志上的设计,怎么新潮怎么来,每个人都有四五套呢。” 舞蹈队节目都是自己编的,后来还请了学校老师来教,或者买光碟回来学。现在已经有20多个节目了:红绸舞、竹板舞、花棒舞、筷子舞、扇子舞…… 受钱美丽的影响,女儿也成了学校文艺骨干。 舞龙一晚上敲破四面锣 舞龙队的“龙头”宣阿寿红光满面,一点看不出56岁的样子。虽然“身居要职”,但在加入俱乐部前,宣阿寿还从没接触过舞龙,而大部分队员也跟他一样,都是一点点学起来的,“动作倒不难,半个月就学会了,但对体力要求比较高。” 最开始,舞龙队的“龙”是找村里人做的,后来听说江苏太仓做的“龙”特别好,村支书林炳荣特意跑去,花2000多元买了一条眼珠和鳞片都能发光的“青龙”,就是这条“青龙”,让青山村的舞龙队远近闻名。 “出名后,经常有企业和其他村请我们去舞龙,今年春节几乎天天在外面,初五那天晚上舞了整整一个通宵。”宣阿寿说。 吴柏林是队里的锣鼓手,年前他特意去苏州买了12面锣回来,谁知道还是不够用,“舞龙时锣鼓不能停,光初五那天晚上我就敲破了4面锣,为了讨吉利,很多村民拿剪刀剪龙头上的红布,我们回去换都来不及,最后村里只能派一辆车在两个村之间跑,锣鼓和红布一破,就跑回去帮我们换。”(2711201) 乡村博客 青山村是杭州西北郊一个小山村,全村有近2600口人。 去年5月,俱乐部成立初期,村长杨振潮曾担心既不发工资,又要每晚排练,会不会没人愿意参加。“没想到后来报名的人非常多,俱乐部8000元的启动资金全是村民自己掏的腰包。” 现在,俱乐部已经从刚建成时的30人发展到了100多人,成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很多人已经做了爷爷奶奶,但训练起来比年轻人还带劲。“舞龙队里年纪最大的已经73岁了,我们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不要舞了,他说平时少舞可以,但正月里一定要上场过过瘾。” 俱乐部不少成员平时都在村里的纺织厂上班,有时候为了排练,队员经常要向单位请假。记者忍不住问:“这样利用上班时间出来排练,不怕老板扣你们工钱吗?”大家指了指排在队首的那个人,笑着说:“老板娘也在这里,我们有什么好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