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伯,你真的在兰州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08:48 兰州晨报

  山东读者张修芹通过本报苦寻在抗战时期受伤后下落不明的亲人

  3月25日,本报收到一封山东读者张修芹的求助信,信是由山东《鲁中晨报》转给本报的。信的大致内容是:抗日战争期间,张修芹的堂伯张心福参加了八路军,在一次和日军的战斗中受伤,从此下落不明。如今,张修芹的父亲年迈多病,找到失散的亲人成了老人及其家人最大的心愿。唯一的线索是,张修芹的父亲曾从他人的口中听说了张心福曾在兰州工作过的消息。为此,本报开通“寻亲热线”96555 ,张心福或其家人以及知道张心福下落的读者看到报道后,请及时与本报联系,以了却山东亲人的心愿。

  抗战:堂伯曾参加八路军

  1988年春天的一天下午,正上初中的张修芹放学回家,发现家里来了一位陌生的老人。老人是父亲的七堂叔,此次从曲阜来。从老人与父亲的谈话中,张修芹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堂伯父。

  张修芹的堂伯原名叫张心福,1919年生,属羊,如果现在仍健在,今年已88岁了。张心福8岁玩子弹时发生爆炸,右手中指和食指各被炸去一截。张心福18岁时,被家人送到潍坊寄养在其干爹家,20岁时(1939年)在其干爹的支持下参加了八路军,走上抗日战场。

  受伤:堂伯从此不知去向

  张修芹在信中说:“伯父参军一年后的一天,邻村的一个青年给我爷爷捎信说,张心福在沂源县城西北的九会村被日本鬼子砍了一刀,生死不详。第二天,我爷爷赶到事发地点,在尸体堆里找了半天没找到伯父。”张修芹说,爷爷听目击者说,伯父只是被砍了一刀,没有牺牲,日本鬼子走后,他醒来爬到附近的村子里去了,“于是他们到附近的村里打听但都没有结果,我堂伯从此失去了音信,一直到现在……”

  信中还说:“我那年迈的大奶奶牗张心福的母亲,张修芹爷爷的大嫂牘因为想念我堂伯哭瞎了双眼。此后,爷爷结了婚,有了父亲和叔叔。在这个贫苦的家庭中,我大奶奶帮我爷爷把我的父亲拉扯到8岁(1956年),最后带着对我堂伯无尽的思念和牵挂离开了人间。爷爷将父亲过继给大奶奶为她送终。”

  希望:乡邻偶遇兰州“老乡”

  从那以后,张家人放弃了寻找张心福的念头,但乡邻的一次偶遇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希望。

  信中说,1988年春节过后,莱芜市张家洼镇李家泉村的李长会老人从泰安坐火车回家,在火车站候车时,邻座一位操外地口音的老者带着两个十七八岁的女孩也在候车。

  李长会说话时,这位老者听李老汉是莱芜口音,便搭话问他是莱芜哪里人,李长会说是李家泉的,这位老者说:“你一定知道裴家庄南边的北泉村,我老家是北泉的,我姓张……”李长会便问他既是莱芜人,怎么没有莱芜口音?这位老者说已有48年没回过家了。李长会又问,既然到了家门口为何不回家看看,这位老者叹了口气说,对村里没有贡献,家中也没有知己的亲人了。在攀谈中李老汉得知,这位张姓老人当时住在兰州市,已从兰州市房管局退休,有三儿两女,儿子都已参加了工作,此次他领着两个女儿到山东潍坊走亲戚。

  寻亲:寄望本报以了心愿

  李长会的巧遇消息传到张修芹父亲的耳中后,他把村中所有张姓人排查了一遍,发现早年参军的3人中牺牲的两位都有烈士证,只有他的堂兄张心福杳无音信。难道是他?张修芹的父亲找到李长会,问清事情的经过后,委托乡政府领导写信到兰州市房管局查找张心福,一个半月后信件发回:查无此人。“父亲又去找李长会,得知他已病故,寻找堂伯张心福的线索也随之中断了。”张修芹在信中这样写道。

  后来,张修芹推测堂伯可能在兰州军区房管局工作过,他打电话到兰州军区房管局,也没有查出结果。如今,年迈的父亲想念堂伯,找到堂伯张心福成了张修芹一家最大的心愿。

  上个世纪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使多少家庭像张家这样兄弟失散,但愿失散的人能够早日团圆。为此,本报开通“寻亲热线”96555 ,请张心福或其家人及知道张心福下落的读者及时与本报联系,以了却山东亲人的心愿。

  本报记者石玉龙实习生王晓娟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