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评论:文明是我们的风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8日16:00 光明网
刘辉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这一口号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已随处可见。它的“流行”显现出我们对于北京奥运会的热度,也意味着我们作为东道主应有的风度。 作家王蒙日前撰文《同一个梦想两面金牌》,希望我们能够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两面金牌——“一面是我们的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的辉煌之金;一面是我们的人民的文明、胸怀、教养的辉煌之金”。诚哉斯言,王先生所谈的“文明之金”不就是我们应有的风度么?争夺这一面金牌,运动员有份,工作人员有份,观众有份……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 那么,我们是否为此都有所准备呢?不久前,北京公布了“首都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2006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的“文明”得分为69.06(见3月1日本报5版《观察》)。这是一个不上不下的分数,既不是糟糕透顶,也算不上圆满无缺。据介绍,这个评估包含了人们在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公共参与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是经过繁复的调查研究综合出来的。暂且不管指数测度的准确性如何,至少这是我们对自身文明程度的一种正视和警醒。 毋庸讳言,在许许多多的文明细节上,总还是有着那么一点点差距。“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将这些“差劲”的方面概括成“新四害”: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排队夹塞,任意吸烟,国骂、京骂泛滥。可以想象,当我们开门迎宾,客人们遭遇到这般小动作时,场面会何等尴尬而令人无地自容。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曾坦率表示,奥运会最困扰他的问题就是参差不齐的市民素质。他担心“奏别国国歌时中国观众能不能起立”,“没有赢得金牌的选手能不能赢得同胞的掌声”。平日里,我们也许对小节上的不妥见多不怪,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但正是这种习以为常的冷漠让人蒙在羞里不知羞。场馆可以盖得很雄伟,马路可以修得很亮丽,但随随便便的一口痰就足以让这一切失去光彩。 不文明的小细节里包含着文明的大问题。当败坏的小节积累成顽固的陋习,那是一种道德情操的衰微。文明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美,美在姿态,更美在心灵,其内核是一种明辨善恶美丑的意志,是一种进退应矩的道德力量。德国哲人莱布尼茨曾赞誉我们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这个“实践哲学”方面,使西方人相形见绌。可以说,在世界的印象里,我们讲求修养的道德形象曾一度让人欣羡不已。而且传统上,道德的完善一直被当作为人处世的标准乃至治国安邦的基本条件。在现代社会,这种道德上的追求虽已不再对人们的行为提出泛道德化的要求,但依然是个人约束自身行为、形成良好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言语粗鲁、行为不检,既毁形象于外,又伤道德于内,且在习惯成自然后,流风所至,危害不浅。 “世界给我十六天,我给世界五千年。”这五千年的文明风度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展现,而要靠每个人时时刻刻的“慎独”和实实在在的自律。讲文明不是一场做给外人看的表演秀,也不是仅靠惩罚监控就能实现的行为状态。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有如此“谨小慎微”,文明才能讲到心里去,新风才能树在行动上。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