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习近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14:26 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吕明合柴会群朱红军

  选任前曾有广泛调查;上海改革开放形象继续得到加强;“四个中心”的定位将不会动摇;新书记会更多关注公平正义等价值

  悬念破解

  “中央认为,习近平同志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是合适的。”3月24日下午,上海市召开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如是表示。

  贺国强是代表中央出席此次会议,其声音代表最高决策层,他评价韩正,“中央对上海这段时间的工作是满意的,对韩正同志这段时间的工作是肯定的。”

  由上海开始的新一轮人事调整已渐入高潮(见第7版报道《十七大前人事调整进入高潮》)。无疑,上海的人事调整是外界最为关心和最为重视的。

  而习近平也是外界极为关注,并有期待的政治明星。其仕途大部分时间在福建、浙江,如今入主东方明珠,其独特的沿海工作经验将成为其重要履历。此次调任也被外界解读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形象继续得到加强。

  在外界对上海新书记有极高期待的同时,也非常关心,为什么是习近平?

  在此之前,坊间对上海“一把手”的人选问题多有议论,其中不乏多种版本的揣测,一直到3月24日下午,悬念才最终破解。

  对于浙沪两地的高级官员来说,上个周六和周日两天,比较忙。

  3月23日,上海高层官员陆续收到通知,第二天要召开紧急会议。下午,关于习近平要出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消息就开始小范围传播。

  媒体报道说,有记者试图联系当日市委主要官员,但几乎所有官员手机均关机。事后证实,当天下午,上海市委召开了小规模的内部通报会。

  第二天,新华社证实了这个消息。种种迹象表明,之前,习近平已悄然抵达上海。

  24日下午,延安西路上海市展览中心三楼,上海市召开党政负责干部大会。在当天上午,宁波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揭牌,习近平以一封贺信的形式,履行完他作为浙江省委书记最后的公务活动。

  此后,习近平并没有留在上海,第二天(25日下午),他又重新回到杭州,与浙江新任省委书记赵洪祝交接工作。

  同样,在浙江的人事交接会议上,习近平得到他的同事们和中组部官员的高度肯定,直至3月26日,他又赶回上海,与下属干部交流,开始踏上履新上海的第一步。

  一位熟悉当地政情的分析人士认为,有人将习近平的履新形容为“突然”,并没有道理。“在我看来,与各种各样的臆测相比,将习近平的这次调任解读为正常的干部交流更符合逻辑。”

  选任前曾做广泛调查

  习近平的到来,此前并无征兆,“在全国开‘两会’,大家也没看出来。”上海市一名全国政协委员说。但他坦言,上海社保案发后,中央对于上海的人事调整,其实一直酝酿,并且早已付诸相应的摸底工作。

  贺国强在上海干部大会上亦强调,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上海市领导班子建设和做好全市当前各项工作又作了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

  贺国强称,这次上海市委书记的配备,是从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充分考虑上海市的特殊地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交流的精神,“经过认真比选、反复酝酿、慎重研究决定的”。

  “比选”是中共人事决策过程中的惯例。“大凡都有几个候选人,由党委讨论研究集体决定。”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告诉本报记者,“但在公开场合提比选,还是比较罕见。”“认真”、“反复”、“慎重”三词多少透露出中央此番定夺上海一把手过程中的反复和不易。

  上海市政府一名参事告诉本报记者,2007年1月,中央组织部门就曾专门赴上海对市常委班子履职情况及上海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上海几乎所有的局级领导及上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在沪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因人数达2000余人,无法尽录,便采取电脑派位,随机挑选了20%的代表和委员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除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治安、住房等民生诸多方面外,还听取了各位代表和委员对于领导候任人选的意见。

  这次“调查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上海近年少有的”。该参事说。对于此次习近平的履新,上海一全国政协委员认为,这是继前期市委市政府相关副职人选的调整后,临近终盘的举措。

  这名全国政协委员感慨说,上海的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令人遗憾的腐败现象,“但所幸无碍大局,中央对干部群体及时表达了高度的肯定和信任。”

  习近平的调任,使得前期种种关于候任人选的传言不攻自破。

  各界期许

  习近平任职上海市委书记,受到了在上海的中外工商界人士的欢迎,他们亦提出建议和期许(见本期报道《工商界人士谈上海经济与未来》)。

  上述全国政协委员对习寄予期望,“首先应解决新换届后的干部队伍整合和团结问题,其次是上海如何在短暂的阵痛后,轻装上阵,在中央整体部署下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挑战;第三是如何解决社保案后的反腐倡廉工作,迎接相关制度落实的挑战。”

  上海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章琦认为,习近平上任之后,首先面临的将是继续发展经济,消除社保资金案给上海造成的负面影响,“重塑上海形象”。

  “新领导,无拘束,可大胆放手整合上海资源,把上海干部队伍统一起来,上海的任务艰巨,担子很重,期望也大。”

  现已90岁高龄的前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赵行志对习近平的到来表示“欢迎”,在他看来,习近平是个务实的人。

  作为政治元老习仲勋之子,习近平的特殊背景同样曾引起外界普遍关注,不过,在包括赵行志在内的多位上海老干部眼里,习近平的从政更多是一步一个台阶上来,而习家也向以“门风很好”为不少老干部津津乐道。

  “从目前的报道看,他是少有的‘重执行少浮夸’的官员,中央选择他,应该有这方面的考虑。”长期关注上海的郎咸平说。

  郎咸平认为,选择习近平,表明“中央想在中国最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城市,除去腐败的恶习,建立干净公平公正的商业环境,塑造出一个新样板。这是‘两会’期间,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谈话精神在上海的落实”。

  对于习的任职,“我想他应该会延续中央政府‘干净公正公平’的政策,继续推动上海市的改革。在这个城市更‘干净公正公平’的深化改革中,让经济发展成果为老百姓所共享。这应该也是中央政府的目的所在。”

  作为近年来少有的非上海基层出身的官员,这位学者亦认为,习相对将更超脱。“他一贯坚持执行中央政策,个人色彩不大浓。处事低调平和,和一些过强的个人色彩官员截然不同。”

  有利于整合

长三角经济

  由于上海的特殊位置,习近平履新被海内外关注,此间媒体大多认为,他从浙江到上海,有利于整合长三角经济。

  郎咸平认为,上海是经济发达区域,差异太大的地方官员可能不适应,而一邻之隔的习近平更熟悉环境。另外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官员,郎认为,习的任职,也有助于与长三角地区的融合。“两地的沟通将借习的人脉优势,变得更加畅通。”

  郎举例说,上海洋山港建设征用的是浙江省土地,此前双方曾有些分歧,进展受挫,后来中央决定由习近平出面负责协调,矛盾即迎刃而解,洋山港建设顺利上马。

  正如郎所言,在浙江干部会议上,新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表示,希望习近平到上海后,继续关心浙江,多来浙江走走,“进一步加强沪浙两地的合作与交流,经常给我们指导和帮助”。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也表示,习近平到上海工作,“必将有力推动长三角继续加深交流与合作”。

  长期研究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贻志,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他还认为,浙江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对上海有极大借鉴意义。

  多年沿海省市的工作经验,多名被采访者认为是习近平任职上海的一大优势。“众所周知,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在全国是最好的,而上海的经济则主要以外资和大型国企支撑,人们期望习近平在提高上海民营企业

竞争力方面有所作为。”上海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章琦说。

  一位观察人士认为,不出意料的话,习近平在上海经济领域的施政,将会以“平稳”为特点,这不仅符合中央要求和上海当前的发展形势,也符合其性格特点。

  2006年3月6日,胡锦涛在参加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将继续成为上海努力的方向。此外,上海作为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的定位也不会被改变。

  “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经济正逐渐走上法制化、规范化,不管是谁任一把手,都将主要围绕着上海经济发展的自身逻辑来施政。”

  这位人士认为,与发展经济相比,习近平未来在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方面会有更多着力点。2010年的世博会,无疑将会成为未来检验习近平上海施政的一个重要平台。

  

为什么是习近平

  2007年“两会”期间的习近平CFP/图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