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1日10:50 上海青年报

  ■文/何之洲

  每次开车到南京总是赶上傍晚交通高峰时间。有一次同行的朋友建议我把广播调到经济频率。这时候有一档纯吹牛节目。两位男主持人,一个号称来自北京,一个号称来自天津。节目每隔半小时插播一次广告,广告之后他们总要以各种戏剧唱腔对唱上一段:“为什么天空那么黑,因为有牛在天上飞;为什么有牛在天上飞,因为有人在地上吹。”

  长达一两个小时的播音过程中,两位主持人操着浓重的北方口音侃大山。没有讲稿,说到哪儿算哪儿。话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印度试射导弹”和“周末陪老婆逛公园”都是他们的聊天范围。节目的尺度很宽,从调侃政治人物,到比拼笑话段子,北方人的贫嘴特质在这一两个小时中显露无余。据说这是南京最受欢迎的广播节目之一。几乎所有在南京开车的人,都是这两个男主播的听众,每天有无数听众在堵车过程中通过短信平台参与吹牛。有一次,一个听众发短信说:“昨天去湖南路买皮鞋,没买着。老板们说现在牛皮紧缺。因为你们俩把牛皮都吹破了。”从此,每次听广播都会想起南京。每次到南京,就会不自觉地打开收音机。

  每个城市的广播都带有这个地域的文化特色。广播节目是窥探一个城市民生的钥匙孔。例如,坐上北京出租车,就会听到广播里的京韵大鼓和评书,而来到上海则会被“L-O-V-ERADIO”之类的频率用流行音乐敲疼脑袋。

  只有在城市,广播才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诞生于全国统一的标准普通话广播,却在拥有不同方言的各个城市里成长出不一样的外貌和气质。虽然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潮之后,广播曾经一度被大多数人遗忘,但这种文化却没有消亡。事实上,近年来,城市车辆,尤其是私车的不断增加,也预示着中国广播事业的复兴。

  城市的天空将越来越拥挤,首先是飞来飞去的手机短信,然后是流动的IPOD音乐,不久之后也许又会塞满广播频率。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