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药虚高报价最高达数十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1日02:34 重庆晨报

  专家认为药厂高药价涉及到监管体制、执法力度,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对市场进行严厉整顿

  “成本价才2元,报价100元!”2007年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活动完成了第三轮面对面谈判,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邀请了多位谈判专家于3月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来自各大知名三甲医院药剂科的负责人、医生怒数药企10宗罪。

  这轮被砍价的“新药”价格高烧现象尤为严重。专家统计,七成以上为虚高报价,属于离奇报价的就有几十个,报价比实际价格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在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怒数药企10宗罪。专家认为有很多涉及到监管体制、执法力度,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对市场进行严厉整顿。

  罪1抢救命钱不眨眼

  有一家生产抗肿瘤药物中成药的企业,一瓶100ml装的产品报价498元,病人两次就能喝完,而这瓶药水的有效成分只是北芪、大枫子、短参三味极其普通的药材。

  罪2为提价乱改剂型

  无限价的1339个药品品规都打着“新产品”旗号报名,专家发现,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新药只有35个。很多只是改了个剂型而已:片剂变胶囊、胶囊变片剂、片剂或胶囊变颗粒。改剂型后疗效有的会打折。

  一厂家竟然开发出“板蓝根泡腾片”,专家称:“板蓝根是我们老祖宗开发了几百年的经典药,通常都是提炼成膏剂,然后制成颗粒剂。泡腾片的板蓝根含量能有多高?溶解度会有多少?到底是吃药还是吃糖?”

  罪3乱组合成“致病药”

  有的药品推出“二合一”、“三合一”的新组合,治病药反而会成为“致病药”。如复方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或格列苯脲,前者为饭前服用,后者为饭后服用,两者并在一起,医生下医嘱时,不知告诉患者怎样服用。

  罪4淘汰产品重出江湖

  一些淘汰老药换个瓶子就以“新药”自称报高价。如汉防已甲素、呋喃唑酮、硫酸巴龙等。

  罪5多加水价格翻跟斗

  一家厂的一种洗剂弄出30ml、50ml、100ml、150ml四个规格,价格也跟着翻跟斗。

  “同一种药150ml报价16元,80ml的比16元还贵———当谁是傻子呢?”专家感慨。

  罪6两粒丸包了五六层专家特意拿来一个药品样品,乍一看以为是个精品礼包,里三层外三层、大盒套小盒,层层拆包,从里面找到了两包5g的补肾丸,企业报价居然要42块一小包。

  罪7乱报成本项目蒙专家

  “药厂报上来的生产成本的水分要拧几把才拧得干,有的信口雌黄。”

  专家随手列举:药品成本价本已涵盖了技术费用,还有厂家竟在每盒药品身上加上4元“科技开发费”。

  罪8中成药谎报原料含量

  乱报原料含量的低级谎言,这在中成药品规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支2ml的清热解毒注射液,厂家自报金银花、蒲公英、夏枯草等九味原料都超过半斤,一粒0.45g的跌打药,竟称丹参用了1斤,“这让谁能相信?”

  罪9中间费用“发高烧”

  一支软膏报价93元,生产成本仅要9元,企业称中间费用50元、管理费12元、财务费10元,最后被专家把药品价格压到了12元。

  罪10中药含量“蒙查查”

  中药成分的质量标准是专家比较头疼的问题。基于中药、中成药的制药工艺特点,对药效只能定性无法定量,专家看配方知道药品用了田七、人参,但是用的是哪里的田七、几年生的田七、何时采摘的田七,都无从判断,无法比较各个药品之间的原料成本差别,更难以区别相近配方药品的药效,这种“蒙查查”让专家难以决断。据信息时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