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公私的界线该怎么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1日10:00 光明网
薛涌

  前不久,美国马萨诸塞州掀起一场政治风暴,其中心是刚当选的该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帕特里克。

  事情的缘由是他和前克林顿政府的财长,现城市银行集团总裁鲁宾的一个几分钟的电话。这个电话,是为当地一家金融集团打的。该公司最近财政吃紧,其所属的房地产贷款公司需要从城市银行紧急输血。帕特里克和鲁宾曾一起服务于克林顿政府,有很牢靠的个人信赖。所以该公司找到帕特里克,请他向鲁宾证明该公司是可靠的。

  本来,为本地企业拉投资是地方政府首脑天经地义的职责。但是,这一事件曝光后,在选民里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帕特里克的支持者也对他谴责,甚至后悔投了他的票,指责他滥用公职为大企业谋利。

  首先,帕特里克曾在这家金融集团里任董事两年,直到去年七月开始竞选州长时,才辞掉这一肥缺。第二,城市银行集团在该州有许多业务,不少要在州政府的法规下运作。

  帕特里克作为州长介入两大金融集团的交易,纯属用政府权力向对方施加压力。帕特里克一开始还为自己辩解,称他早已不是这家金融集团的董事,不拥有该集团和其子公司的任何股票,打这个电话也没有接受任何报酬。这个电话是以个人身份打的,功能不过如同一封推荐信。鲁宾在政界经验丰富,地位甚高,来自资历浅多了的晚辈的一个几分钟的电话,怎么可能对这位重量级人物形成压力。

  然而,媒体和公众却无法信服,舆论排山倒海,一片喊打。几天内,帕特里克马上服输,出来正式道歉,说打那个电话欠考虑,是错误行为。一些政治评论家并未放弃攻击,指出帕特里克是检察官出身,对法律和职业准则应该了如指掌,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很难让人原谅。此事使帕特里克的公信力大受损害。

  帕特里克这个“电话门”,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区分公权力与私人领域,也为我们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防止权钱交易,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

  美国的政治家一般在竞选公职开始就从任职的公司辞职,上任前甚至要把股票卖掉。许多被任命的官员,也被要求这样做,免得在进行公共决策时出现利益冲突。试想,你如果在财政部当官,手里还有某金融集团的大量股票,制定政策时,当然就不愿意损害这个集团的利益,甚至会偷偷给这个集团好处。所以,在政府里任职的人,在这方面有严格的职业规范。

  不过,现实生活中并非一切都是黑白分明,有许多灰色地带。比如切尼,当副总统前是个大企业的总裁。即使是就任前辞了职,并撇清和前公司的任何利益关系,人们还是难免要在背后指指点点。当然,就任公职,不管怎么为过去的公司说话,其个人收入还是远比直接在那个公司当总裁时少得多。指责人家以权谋私并不容易。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那些御任后,立即投入私人企业的政治家。这些人做生意难免靠过去在政府里的权力网络。所以,有时进了官场就不那么自由。比如希拉里·克林顿要出本自传,虽然主要讲她当参议员以前的生活,但她要先到参议院的道德委员会获得认可。毕竟,第一夫人也是个非正式的公职。靠这个写书赚钱,就得先回答别人的质疑。

  然而,不管有多少规矩管着,有些事情是合法不合情的,为政者不应该做。一旦做了,就会引起舆论的抨击,并为之付出政治代价。媒体对之的监督,也可谓无微不至。帕特里克的电话就是一例。

  要建立健康的市场经济,对权钱之界线首先要划清楚。这里不仅有法律的问题,也有一般老百姓和媒体的思维习惯的问题。只有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才能防止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冲突。否则,建立的市场经济就缺乏公信力。而缺乏公信力的市场经济,说到底还是权力经济。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