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北上滥药寻欢呈现新特点 女性比例较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15:4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2日电 香港青少年滥药已非新鲜事,但近年来联群结党北上寻欢俨然成风,并出现了滥药新特点。广东警方人士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专访时分析说,这主要与珠三角娱乐场所消费偏低、毒品价格便宜有关。打击青少年跨境吸贩毒已成为粤港警方联手禁毒的新课题。

  “近排得闲吗?约班友返大陆玩吓!”不论是泡的士高唱K,还是开派对,如今北上娱乐场所只要有药物、伴友和廉价酒水,生活工作中的压抑、郁闷就会一扫而空。据广东警方人士透露,软性毒品在珠三角娱乐场所经历初始期、发展期后正进入扩散期,吸贩软毒品已成为娱乐场管理的最大“顽疾”。相对于香港,珠三角娱乐场的软毒品消费价格仅为其一到四成。

  滥药囊括未成年人 女性比例大

  “吸食软毒品往往形成特定的‘圈子’。”广东警方人士介绍说,相对于珠三角以大专以上学历的白领职员、私企老板为主,中学生为数较少的情况;北上滥药的港人囊括了更多的未成年人,而且女性比例也较大,朋友相约狂欢、同学聚会成为他们沾毒“良机”,大多数都是在朋友“引导”或好奇诱发下失足。

  对比香港,珠三角娱乐场被滥药香港青们形容为“更豪华过瘾”:不仅厅堂舞台大、人多“墟冚”,而且包厢也“服务到家”,每厢一般都设专人伺候;至于消费量大的熟客,娱乐场老板更会增添保镖把守。此外,部分娱乐场还可以安排“High妹”陪玩,要价却比一般的陪唱女要贵两倍以上。

  “难得上来玩,玩就玩得尽兴!”如今港青北上滥药不仅种类趋于多样化,而且逐渐流行沟药。广东警方人士说,根据对被查获的滥药港人尿检显示,近年以混药形式滥药更为普遍,譬如为让其精神状态处于高涨巅峰,则同时服下摇头丸、“K仔”和“麻古”等,如此手舞足蹈时更投入,更为尽情;期间为免过分疯狂而出现尴尬,部分人还会服食有镇静作用的“白瓜子”等药物来中和,以求所谓“回魂”之效。

  转玩沟药兼贩毒赚佣

  软毒品有贵平之分,港青的钱包也大小不同。食不起较昂贵的“可卡因”、“麻古”等,唯有以咳药水等廉价货替代,或者被娱乐场毒贩招揽为俗称“灯头”的散货人参与贩毒。广东警方人士透露,从破获的港人涉毒案件显示,一些经常流连于珠三角娱乐场的港青,为了酬劳或偿还毒债而协助兜售药物。据悉,这些港籍“灯头”有的是收取固定佣金,有的则是自己取货转售,甚至运毒回港牟利,从中赚取数倍利润。

  警方打击即转移阵地

  面对港人北上滥药成风之势,近年广东警方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打击行动。然而,这仍难让不少滥药港青止步,他们往往通过结识内地的“同道中人”和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互通信息,寻找警方打击的“空档期”照样北上。倘若在圣诞、新年或暑假这些“全民派对”节假日刚好碰上公安“扫场”行动,则会将滥药场所潜藏到更隐蔽的KTV包房、桑拿浴的单间休息室、按摩室,甚至自备小型音响租住钟点房和入住宾馆客房等;或者干脆转移“阵地”,如从深圳、东莞等地转往警方管理相对“薄弱”的其它城市。(方俊明)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