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永刚的激情人生 (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02:44 京华时报
在切除癌变的肿瘤之后,这名来自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政治教员,又回到学校给学员们上了最后一课。 在因结肠癌住院前的20多年里,方永刚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方面成就非凡。 如今,这名事业有成的中年军人,在病中用一贯的激情和坚毅创造生命的奇迹。 最后一课 “同学们,上午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科学发展观这一课最后一个专题。”1月15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又出现在课堂上。 自从被确诊为结肠癌以后,方永刚就一直呆在医院里接受治疗,没有上过课。 他站在讲台上说:“我早就应该来给大家上课,但自从去年从北京国防大学学习回来以后,由于身体原因住院。我现在还没有出院,正好赶在第二次化疗和第三次化疗之间。我一直惦记着这门课,所以一定要回来给大家上这堂课,因为这是我的使命。” 一名学员回忆,上课之前,他看到方永刚穿着羽绒服、戴着口罩,不过他正式上课的时候脱掉了羽绒服,摘掉了口罩,穿上了军装。 “当时大家都知道他得了癌症。他上课的声音依然很激昂,自始至终都是以一名军人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心里有一种强烈的震撼。”这名学员说。 那天,很多人都去听了方永刚的最后一课,他的硕士生导师徐明善教授也在其中。 徐明善说,方永刚那天一共上了两节课,第一节他坚持站着讲,当时因为化疗他身上插着几根导流管。在大家的劝说下,第二节课他才坐着讲。“那堂课感觉很悲壮。” 来上这堂课之前,方永刚的上课提议最初遭到学院和医院的共同反对。最后,共事近20年的徐明善明白,这一次他肯定拗不过方永刚。 徐明善说:“最后,我请示了学院的领导,让方永刚想干点啥就去干吧。” 同样没有拗过方永刚的还包括他的精治医生———解放军210医院干部三科副主任杨兰。 杨兰回忆,一般人进医院以后,医生都会告诉病人要配合治疗,但方永刚到医院却跟医生说:“你们要配合我治疗,我的教学任务很重。” “当时我心里可不得劲了。”杨兰认为,他有自己的职责,但医生的职责是让他好好地休息和治疗。在病房里看书、打电脑的问题,医护人员多次和他有过交锋。 杨兰说:“当时,方永刚是不辞而别去讲课的。如果他向我请假,我肯定不会同意。” 激情地传播 在切除癌变肿瘤后还去讲课,这并不是方永刚一时的冲动,他一直都是个拼命三郎。 2006年春节以后,海军政治部委托大连舰艇学院对1500名中层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培训一直持续到8月份,方永刚从头讲到尾,加上一学期正常的教学任务,他上了400多个课时,是普通教员的三四倍。 导师徐明善说,方永刚一直都是这样拼命地忙碌,他的教学成绩一直都是学院一流的,在全军也名列前茅。 他说,方永刚上课很受学员欢迎,每年都获得学院的A级。2004年,他参加全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观摩课比赛,从大连舰艇学院一路进入最后全军的决赛,获得海军系统第二名,全军的三等奖。 和教学一样,方永刚的科研成绩也很突出,他参与编写的《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研究》1990年获得第5届国家图书奖二等奖,他参与申报的课题“江泽民创新理论”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他的专著《大国逐鹿———新大国政治》获得辽宁省社科类二等奖。 “方永刚的反应特别快,党中央一提出什么新的方针政策,他马上就注意到了,并开始着手研究。”徐明善说,他已经成为学院进行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的先锋。 方永刚不仅把自己研究的党的创新理论在大连舰艇学院讲,还到地方讲,到大连以外的部队讲。他是沈阳军区联勤部的客座教授、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的重要成员、大连市讲师团的成员,每年他在部队和地方都要作50到70场报告。 曾多次聆听方永刚讲座的辽宁省本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静利说,方教授讲课总能用大白话“翻译”抽象的政治理论,他讲课时从不照本宣科,站到讲台上就像机关枪一样“吧嗒吧嗒”地讲,声音洪亮,非常有激情。 感恩心常在 就是这样,方永刚一直充满激情地研究和传播着党的创新理论。在弟弟方永强看来,方永刚的激情最初源自对党的好政策的感恩。 方永刚的老家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萝卜沟乡水泉村。小时候,他家是富农成分,孩子没有资格参军、入党、上大学。 “那时候在学校和同学闹矛盾了,老师过来就冲我吼‘你个富农崽子’。”方永强说。 他回忆,有一年,村里遭灾,政府给村民供应粮食,别人家都是无偿的救济,他家得到的粮食却是返销,来年得还,而且数量没有救济多。 1979年1月,邓小平同志给广大富农摘了帽子。方永强说,两年以后,方永刚就考上了大学,全家都很高兴,被成分问题压抑多年的父亲尤其高兴。 事实上,方永刚也曾对徐明善表达过这种感恩。徐明善说,1987年,方永刚从党史教研室调到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当时他俩进行过一次长谈。 “谈话中,方永刚说以前成分不好,受到不平等待遇,是党的好政策给了他政治生命。”徐明善说,当时,他没有觉得这是句套话,毕竟他也经历过那个特殊的时代。 后来,即使已经住院,方永刚依然惦记着自己的教学和科研。 在210医院住院期间,他坚持读书、上网、指导研究生课程,并和学院的崔常发、徐明善两位前辈,共同申报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下转A12版)本报记者 王一波 记者:王一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