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同语言的相互影响是不均衡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05:10 光明网-光明日报

  

二、不同语言的相互影响是不均衡的

  日文的假名写法来源于汉字的草书,可见汉语对日语的巨大影响。

  我们知道,在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甚至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之间,都各有各的语言,像咱们国家就有许多方言。随着人类交往的增加,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的语言总是在互相影响。但是通过研究语言互相影响的历史就会发现,语言的影响并不均衡。从语言影响的强弱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经济力量的强弱,或者可以称之为包括政治制度在内的“软力量”是强还是弱。

  我们通过观察中国近代词汇以及其他地方、民族词汇的发展变化,不难发现,实际上语言也是非常“势利”的。从道理上讲,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语言影响应该是相互的、平等的、双向交流的。但在实际情况中,语言的影响主要是单向的,即从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向落后地区流动。要想取得与他人的平等权,自己的经济、文化、政治要足够发达、强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们从心理上愿意使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语言。

  经济文化发达,这个民族或地区所用的语言有优势,那些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就受它的影响;反之,落后地区的语言、方言很少能影响经济发达地区。比如今天我们称东亚的一部分地区为“汉字文化圈”,因为过去像朝鲜、日本这些地方都使用汉字。在当时,中国的经济发达、文化灿烂,比其他国家强,所以中国的文字、语言就影响了它们。

  再举一个例子:东晋的时候,那些“南渡”的贵族、士族以说洛阳话为荣,歧视当地的吴语,因为吴地当时不如中原文化发达,说洛阳话一方面是思乡,一方面是“雅”的象征。但现在,“吴侬软语”已不再被当作低级、落后的象征了。

  现在好多外乡人到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如果想在那儿扎根,就要尽量说上海话和带着京味儿的普通话。当然也不是只有中国这样,在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中,也经常写到外省的青年到巴黎去奋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就要尽量脱掉外省的口音,变为巴黎口音。以前俄国的贵族都是以说法语为荣的,他们彼此交谈都要说法语。他们就是说俄语的时候,都故意有一点法国腔。贵族家庭都要请法国家庭女教师,以至旧的俄国小说中经常的情节是家庭男主人与法国女教师的暧昧关系。我记得著名的小说《安娜·卡列妮娜》好像就是以女主人公哥哥和法国家庭女教师的暧昧关系引发家庭矛盾,她去调解引发开头的。为什么俄国贵族要说法语呢?因为他们自己都认为,在当时世界上,或者说在欧洲文化圈里面,俄国的文化不如法国的,所以他们的上层人以说法语为荣,作为身份的一个高贵的标志。现在你到北京“国贸”附近的咖啡馆坐坐,就会听到那些“白领”们说话时不时夹杂英语。

  这种心理,你可以不喜欢、不赞同,甚至说是“不健康”,但千百年来就是如此。

  第二,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语言更容易大面积流行。

  英语是现在公认的“强势语言”,但其中许多音乐方面的词汇,却是来自意大利语,说明意大利音乐的发达,英语再强,在这方面也不能不受它的影响,从中吸取词汇。

  再比如近代上海是近代中国的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所以它的方言词汇就有可能进入普通话,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例如我们经常用的“寻开心”、“阴阳怪气”等,原来都是上海方言。北京是“首善之区”,京话当然更容易在全国流行,随着电视的普及,一些带有北京特色的文艺作品在全国流行更快,于是那种北京街头巷尾的语言和一些北京方言,也更快在全国流行开来。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快,于是粤语北上,形成了粤味的普通话:吃完饭了“埋单”,把一个事情“搞定”,还有“生猛”、“炒鱿鱼”等等。我1984年到广东出差的时候,见到很多美发店有一个字是“焗”,不知道念什么、什么意思,查字典才知道就是“蒸”的意思,现在北京的大街上满街都是“焗油”、“盐焗鸡”什么的,没有写“蒸油”、“盐蒸鸡”的。有意思的是,“埋单”被普通话改造成“买单”,一些广东人反而认为“破坏”了粤语的“纯洁”,提出抵制、反对,说是要“保卫粤语”。我开玩笑说,这些年粤语对普通话的“破坏”还少啊!这种只允许粤语“破坏”普通话,不许普通话“破坏”粤语的观念,与许多人认为这些年粤语大大“破坏”了普通话的“纯洁”性,所以要抵制、反对粤语的观念一样,都是“语言原教旨主义”。

  事实说明,只有政治、文化中心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语言,才有可能“大面积流行”,它的一些词汇才可能成为官话、普通话的一部分,而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语言只能是边缘,很难登大雅之堂。

  第三,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的词汇、语言,需要一种权威的认可才能进入主流语言。

  上面两种是通常的情况。大家可能会提出反对的例子。比如我国的东北农村经济文化就不十分发达,但像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演员却很了不起,把一些东北土话,像“忽悠”这个词,楞是靠自己的表演、自己的才华使其逐渐成为全国的流行词汇。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赵本山的语言在电视小品中本是作为“笑料”出现的,也是通过中央电视台这种权威的认可,才开始在全国流行的。这就说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地区的词汇、语言,要想进入中心,成为流行语、普通话的“一分子”,实际上仍要经过文化中心的认可之后,才能够进入主流语言中,这时才能取得一定的话语权。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