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人格培养 欧阳中石:期待书法成小学生必修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8日06:2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四月七日电 题:欧阳中石:期待书法成为小学生必修课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坐在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建校二十五周年庆典会堂里的欧阳中石百感交集,当初嘱托他走进这所民办大学担任哲学教研室主任的导师金岳霖、周有光,一个已经过世、一个已年逾百岁,与他当年共事的许多著名教授都已经不在了,而七十九岁的他也已经迈入顾问行列。“我有一个心愿,我想对我的老师说,没把他布置的任务做好。我想对我的学生说,他们对我的信任超过了我教给他们的东西。”

  “在学上,没向老师学好;在教上,没有把学生教好,惭愧啊!”欧阳中石一声长叹,这当然是他的谦虚之词。一九四八年就当上教员的欧阳中石除了在北大上学那几年其余一生几乎都与教书相伴。他已记不清教过多少学生了,从六七岁的娃娃,到书法函授大学、语言和逻辑大学里八十多岁的老者,他们都是欧阳中石的学生,他们跟他学语文、学哲学、学逻辑、学书法、学戏剧研究……不知他是否是中国高校里育人最多的老师,但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欧阳中石的一生肯定一点不为过。

  欧阳中石的字已经成为墨宝,但向他求字却并非难事,尤其是教育界人士登门。“我能做的尽量做吧,特别是教育界的。”尽管年事已高,很多活动已经不再参加,但凡他所参与过的教育活动组织相邀,他一定不拒绝。“国家需要我们,人生是多彩的,道路是多彩的,这是人生的一笔重要财富。”

  “我是一个教书匠,从小学到博士后各个年级我都教过了,从普通高校到民办大学我都教过了。这是社会给我的方便,也是社会给我的责任。”面对鲜花和掌声,欧阳中石不止一次如是说。学的是哲学,出名的是书法,颇有建树的还有戏剧,欧阳中石告诉记者,他一辈子最得意之作不是书法,而是学生。

  欧阳中石说他把写字当作一个切入点,从中切入的是中华文化。“所谓‘文化’,就是对美好和谐的追求。”尽管东西方学者对此有不下几百个定义,欧阳中石的定义最为简洁,“‘文’就是美好,期待明天比今天好,把这种美好化及天下,就是‘文化’。而毛笔字是追寻中华文化的最好训练。”

  在许多青少年只会敲键盘、却不会拿毛笔的今天,欧阳中石更期待书法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书法在培养一个人的人格方面太重要了,它是我们的素质课!”(完)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