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黑店宰客 香港紧急打假护购物天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07:18 扬子晚报

  

央视曝光黑店宰客香港紧急打假护购物天堂

  李汉生4月7日前往香港“皇室”要求退货。

  日前,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香港购物,暗埋骗局》特辑,曝光两家香港商店用假货欺骗内地游客的事件,连日来在内地和香港引发轩然大波。这起事件由于损害了香港零售业的声誉,其负面作用将直接影响到香港的形象及其对内地游客的吸引力。连日来在香港采访女富豪龚如心辞世的本报特派记者,也直接感受了香港有关行业由此引发的种种连锁反应,并目睹了香港特区政府上下为挽回香港购物天堂声誉而展开的一系列紧急措施。

  反应

  内地游客掀起退货潮

  自“香港黑店宰客”一事经央视曝光后,几天内在内地也引发了一场打假鉴定和赴港退货的热潮,众多与报道中受骗者有类似经历,特别是曾在两家肇事商店“皇室钟表珠宝”和“博览环球”光顾过的内地游客,纷纷将当时“低价”从香港购买的珠宝、钟表等物进行鉴定,进而爆出一件又一件“被宰”事件。从4月2日开始,在每天的香港各大媒体都能见到“内地客返港退货”之类的报道。

  4月7日,记者得知又有一批自称上当的内地旅客专程到港,目标正是“皇室”。记者赶到的时候,两位来自武汉的游客李汉生、雷平生已被大批香港同行团团围住。前者3月底被旅行团带到“皇室”后分别购买了一只圣凯莱手表。李汉生更透露,他们后来还被带到一家“香港(免税店)数码摄影器材直销中心”,购买了13部单价2800元的摄像机。事情处理的结果并不令李雷二人满意,尽管两家店同意了退货要求,却拒绝赔付他们各自2000多元的车旅费。

  记者从香港旅游业议会了解到,短短两天来议会共接获近百件消费投诉,其中有20多宗涉及“皇室钟表珠宝”,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如果经查明确属欺骗或误导,将会转交海关跟进。”

  自救

  香港各方连日展开清查

  记者了解到,香港海关几天来连番采取打假行动,继5日在皇室钟表珠宝检获500只怀疑冒牌手表及拘捕两人后,6日又巡查红磡5间专门接待内地游客的钟表珠宝店,结果在一家“钻工业国际”首饰店查获价值100万港元的冒牌首饰,当场拘捕一名女负责人。

  据悉,愈演愈烈的“打假”事件已惊动了港府高层,特首曾荫权亦一直关注事件。4月4日政府高层会议后,政务司司长许仕仁亲自下令严查此事,很快订出了加强执法、扩大宣传及检讨法例3大举措。从昨天开始,政府对不法商铺的打击将加大力度,更多的牵涉犯罪的投诉将转交海关执法部门处理。

  不仅如此,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何栢霆昨日表示,对于一些尚未构成犯罪但也侵害了顾客权益的行为,将由议会自身加大监管力度。据悉现在旅行社带团到香港购物,只能去那些已向旅游业议会登记的店铺,店铺违反议会规定可按严重性被记分,记满30分会被除名。

  据悉,香港旅游业议会关于此次制度修订的讨论会将在17日召开,而此前议会已达成共识,“皇室”已被除名并列入网上黑名单,对于其责任的追究,将由委员会联合内地来港旅行团事务委员会等待海关方面的调查报告后展开。

  希望

  不要影响五一香港游

  目前香港旅游业界普遍认为事件将影响五一黄金周以及回归10周年庆期间来港的旅客数目,最不乐观的猜测是“届时来港大陆客会比预期减少3成。”记者走访了多家被香港旅游发展局颁布“优质旅游服务计划”标志的商铺,他们的声音很一致:促请政府尽快完成调查挽回旅客信心,别让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几天来,记者在香港比较著名的购物区铜锣湾、旺角等地作了一番探访,由于是旅游淡季,大小商铺生意一般,老板们也乐意与记者攀谈。“时间廊”是香港卖中高档手表的老牌“优”字店,铜锣湾一家分店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香港国际旅游地位一年不如一年,两年前在亚洲5大旅游城市排名里就把第一输给了曼谷,关键就是越来越多的宰客商家坏了香港名声。

  当然,诸如周大福、英皇等老字号的著名金饰珠宝店铺在接受采访时反而乐观地表示,这次大规模的“打假”不但不会影响客源,反而对整顿香港旅游零售业秩序有利。周大福铜锣湾一家分店的负责人表示,香港大大小小的店铺数都数不过来,竞争的态势很明显,优胜劣汰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律。事实证明,那些喜欢搞小动作的店铺,几年来没有一家能做大的,有的直接倒闭,有的换个名字重新来过,有的还在苟延残喘。“现在政府发力了,要给这个市场洗牌,我们非常欢迎。”特派记者 张磊(香港报道)

  链接

   《经济半小时》披露

  央视《经济半小时》3月31日播出节目《香港购物,暗埋骗局》报道称,香港三日游最便宜的报价只要450元。报了廉价团到香港之后,旅客不能擅自离团,否则每人要付1000元离团费。内地游客随平价旅行团赴港旅游,花12万元买回来的江诗丹顿瑞士名表经权威机构鉴定后,发现受骗上当;而有的旅客在香港花1万多元买的名牌表的表链竟然褪色。

  《经济半小时》观察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一直是中国生意人信奉的经商秘诀,但是现在一些不法经营者却相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能蒙就蒙也可以赚钱,他们甚至互相勾结,做成一个连环套,把欺诈当作商品来经营。

  古代生意人生活空间有限,顾客多数是熟人,骗一个少一个,诚信经商是他们的一种生存本能。现代人生意做遍全国甚至全世界,这给那些不法商人一个错觉,顾客有的是,不骗白不骗。分散各地的消费者之间信息互不沟通,异地消费维权成本又高,不法商人钻了这个空子,的确能得逞一时。

  是不是现在就比古代更难维护商业诚信原则?当然不是,消费者永远不可能接受欺诈,问题是我们不善于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压缩不法商人行骗的空间。现在信息技术那么发达,如果内地和香港甚至于其他国家监管机构之间开通便利的信息交流渠道,发现几千里外的一个骗局并不比发现本村老乡设置的圈套难多少。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