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返聘怎么成了抢饭碗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00:07 红网

  中国人民大学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法研究会常务理事黎建飞表示,根据《劳动法》,16岁以下,国家规定离退休年龄以上的人,就不再有劳动力资格,我们国家有1000万离退休人员,从他们到达离退休年龄的那一天,法律就视他们为丧失劳动能力,开始向他们支付养老保险,这些人一方面生活有保障、拿着国家的养老保险,一方面返聘后又占据劳动岗位,对其他劳动者来说是不公平的。(4月11日《信息时报》)

  譬如这世界的燕窝鱼翅快被吃光了、于是就得出老百姓将被饿死的逻辑一样,黎专家认为返聘抢了劳动者饭碗的逻辑判断怕是站不住脚的:老百姓是靠稻米过日子的,同样,劳动者大抵是靠普通劳动岗位谋生的,那么,在人才、劳动力两类市场上,究竟有几成的比例特别对返聘的离退休人员情有独钟呢?事实恰恰相反,在中国的两类人员市场上,对年龄的苛求有时甚至比选美选秀还夸张。最关键是:返聘人员与普通劳动者的优势不同、从事的领域不同。在力所能及、岗位所需的客观情况下,部分离退休人员的确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库,是一个可以创造出巨大价值的群体。如果看国际惯例,我们中国人所熟悉的美国前国务卿黑格、万斯,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莱克、伯杰等等,很多很多的离退休人员或自办公司、或寄人麾下,为美国社会创造了新的巨大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很多西方国家都有专门的法律来协调归置返聘人员的劳动关系,保护其正当权益。在这方面,我们不是做得多了,恰恰是太少了。

  诚然,专家肯定会说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和西方国家没有可比性,但也请搞清楚的是: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今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我国人力资源的过剩和人才资源的紧缺仍将同时并存。此前《中华工商时报》曾报道过国内许多企业开出年薪28万、30万的高价,竟然请不到一名高级技工的新闻,类似上海某企业70万聘请日本的下岗高级技工的消息也早就屡见不鲜了,换句话说,劳动力技能结构和市场职业结构之间是失衡的,在这种不对称性的现实语境下,如果硬是苛责返聘现象,无非出现两个结果:一是跨国人才招聘成风;二是牺牲经济效益选择本国不合适人才。第一种结果还是无益于我国就业形势的缓解;而第二种结果根本上阻碍了经济发展,无益于就业压力的根本性缓解。说到底,职位不是让出来的,是靠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来的。

  黎专家援引法律论证离退休人员已然不再有劳动力资格,但是资格和能力显然是两码事情;而至于这些人一方面生活有保障、拿着国家的养老保险,一方面返聘后又占据劳动岗位的论断显然不甚了解我国的国情,在养老保险水平较低、覆盖面有限的情况下,很多的返聘是一种艰辛的谋生,而决非专家想的那么逍遥快乐。最后还不能不说这样一组数据:我国目前有技术工人约7000万人,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为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工比例仅为5%……在职业教育嗷嗷待哺又举步维艰的今日,除了返聘,企业还有更好更优的选择吗?

稿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