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深看:公众为何对消协“吃皇粮”如此放心不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14:37 金羊网-羊城晚报

  □曹林

  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个部门享受到更多的财政拨款,意味着这个部门将会更多地体现公益性和公共性,更多独立于商业利益的侵染。而在中国,与财政拨款连在一起的是“行政病”和“官僚病”

  中消协已悄然变成一个“吃皇粮”的协会组织。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从2007财政年度开始,中消协全年所有的运营费用将全部从中央财政拨付的750万元资金中支取,成为迄今为止内地惟一一家享受此待遇的在民政部备案注册的社团组织。这意味着,当众多协会组织尚在因“社会筹资”而备感艰难与困惑时,中消协已经不必再有后顾之忧了。(4月15日《新京报》)

  这应该是一个不坏的消息。消协享受中央财政拨款,虽然民间性进一步打折(中消协原本就是个半官半民组织),但这意味着它的监督将更加客观,将不再为生存而向企业弯腰,以致发生去年欧典地板那样出卖公信力的丑闻;享受财政拨款,也意味着消协维权有了强势的公权主导背景,维权行动将更加有力;更重要的是,从公共财政角度看,财政源于公众的纳税,一个部门享受政府财政拨款,意味着这个部门靠纳税人的钱供养起来,这种关系将使该部门与公众离得更近,部门的公共性、公益性将更加得到凸显,公众意见对该部门更有影响力。

  所以在许多国家,“财政拨款”是公益的代名词,是一个让公众放心的概念,公众对享受财政拨款的部门有更多的信任感,他们乐于听到政府向民间组织拨款的消息,因为政府财政拨款将使组织避免受到商业利益的绑架,更多地体现公益性。日本和德国许多协会和民间组织都接受了政府大笔的财政拨款,英国政府每年投入到民间组织中的钱高达30亿到40亿英镑,公众非常支持政府这些拨款行动。

  可是,“中消协将享受财政拨款”的消息却引起了舆论普遍和如潮的质疑,公众以“狼来了”的恐惧看待财政拨款入主消协,把财政拨款看成一个巨大的“异己力量”,认为来自政府的拨款将改变消协的民间性———财政是公众的纳税构成,公众为何对自身纳税构成的财政表现出如此强烈的不信任?

  这首先暴露我们的公共财政缺乏民主性,这使公众对公共财政缺乏“共同的利益感觉”,以致在“消协吃皇粮”中会以对立的心态看待来自政府的拨款。老百姓纳税组成的公共财政,其每一笔钱的预算、分配和投向应该接受公众的审议和监督,西方国家的民众与政府财政拨款的亲和关系和认同感正源于这种制度性联系。可在中国现实中,公众纳税后财政就与公众没有了关系,无能监督财政的流向,人大代表无力行使审议预算的核心权利,仿佛那些钱都成为了“政府的钱”。正因为制度割裂了公众与财政的联系,所以公众会以“狼来了”的恐惧面对来自财政的拨款。

  然后暴露出我们财政拨款的“行政病”内涵。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个部门享受到更多的财政拨款,意味着这个部门将会更多地体现公益性和公共性,更多独立于商业利益的侵染。而在中国,与财政拨款连在一起的是“行政病”和“官僚病”:一个部门享受财政拨款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部门将会染上行政化的毛病:领导将会完全由上级指派,官员将会完全看领导的脸色而不会介意民声民意,权力乱作为乱干预的色彩会非常浓厚,民间性和独立性将大打折扣。要知道,当初所以设立消费者协会,就是在工商、行政、质监等公权监管部门之外能独立行使监管力量的部门,而消协被行政化后,则完全背离了这个初衷,既造成了部门的重复设置,社会也失去了一个维权的自治组织。

  (倩茹/编制)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