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我们该为“蕉癌”反思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00:02 红网

  海南“蕉癌”风波似乎已经过去,但给我们的教训却是沉重的。谁曾料到这样一场大风波,竟然是一个蹊跷的价格谎言。(2007年4月17日新华网)过去有句名言:“一字值千金”,没人会想到“蕉癌”两个字竟创下亿元的价值,不知是不是能荣登世界之最?

  如果我们把这次“香蕉癌症”风波只是归罪于价格谎言,这就很难让我们寻找到问题的根源,也不利于政府相关部门今后应急类似的事件。“香蕉癌症”风波给海南蕉农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我们不应在“价格谎言”这个层面上去分析,那会掩盖许多实质上的问题,而应从深层次去刨根问底,为何一个“蕉癌”的报道而演变于“吃香蕉会致癌”呢?且从广州席卷整个海南呢(所以我又把它称之为风暴)?这个蹊跷的事如果仅仅价格谎言,我们就十分痛心,因为就这样一个谎言,却让农民损失上亿元。

  其实香蕉并没有生癌,过去也没有“蕉癌”一词。只是记者报道广东香蕉发现了巴拿马病,且这种病发生10多年了,仍无有效治疗办法,因此将其俗称为“蕉癌”。稿件从头到尾看不出香蕉巴拿马病和“吃香蕉会致癌”之说有任何关联。这位记者或许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报道的一个修饰词“蕉癌”会引来如此大的风波,更不知道他创造的“蕉癌”一词竟是亿元的效应,让许多农民血本无归,欲哭无泪,甚至彻底地破产。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服丛教授说,香蕉染病植株一般不会挂果,即便挂果也达不到商品蕉的标准。也就是说“蕉癌”是子虚乌有的事。我种过八年田,知道很多植物都会感染病症,比如水稻有稻瘟病,芋有水瘟病,各种水果树以及蔬菜都常会染病,但我们吃了,从来没有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说这些病有害人体当然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就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蕉癌”风暴,却把长期生活在沿海地区、有抗风暴应急经验的海南蕉农,却打得一个个措手不及,束手无策。

  中国的农业本来就很脆弱的,常经不起自然灾害的打击。对于自然灾害,农民从来不怨天怨地,因为他们历来是这样走过来的,但对于这种人为的打击,他们却是很痛心的,有句话叫做:“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

  蕉农陈吉根说,种植香蕉每亩投资3000元左右,按多年平均价每斤0.8-1元计算,每亩可获利2000元左右,但如果价格降到两三毛钱,每亩顶多可收回四五百元的成本,亏本2400多元。事实上,大多香蕉的价格都在2毛钱一斤,甚至更低。香蕉种在地里,一天天地成熟,不卖就只能烂掉。所以,蕉农忍痛也得卖。

  应该说,这是一场非常怪的风波:猛烈的“蕉癌”风波并没有波及香蕉消费市场,似乎一直都是风平浪静,价格一直平稳。一头是贱价收购,一头依然是好价格出卖,很显然这场“蕉农”风波的获利者就是运销商,在这次“蕉农”风波中赚了个钵满盆盈。政府为了尽快把香蕉运出去,还补贴了100万元作为作为运输香蕉的过海费。

  如果我们细心地留意一下,这几年,每到水果上市的高峰期,总会有一些谣言“碰巧”而来,比如“西瓜注射红色素”、“香蕉乙烯催熟有毒”等等,“西瓜注射红色素”的谣言却让瓜农的西瓜收购价一斤5分钱。

  香蕉和冬季瓜菜是海南农业的两大支柱,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一个低级谣言进逼面前,海南香蕉产业为何如此脆弱、不堪一击?有人说,在“蕉癌”事件中,最值得反省的恐怕是这个问题:农业部的权威消息为什么姗姗来迟?“谣言止于公开”,为何等到事隔近一个月权威部门才站出来告诉大家“吃香蕉没事儿”?权威部门的“失声”不仅不能有效制止谣言,反而会让民众产生“默认成真”的负作用。

  去年11月,我写过《大豆命运:中国农业的缩影》一文。我国是世界上第4大大豆主产国,但就是这样的产豆大国,大豆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受进口大豆量增价跌的冲击,国产大豆持续低迷,积压严重,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原本充满生机的国内大豆加工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不少处于休克和破产状态。大前年大豆价格上涨,前年大豆产量急增,价格就下跌,去年大豆就大减产。中国大多的农产品都经过了这样的高潮与低谷周期。而那些农业出口大国就虎视眈眈地看着这个,你高潮期他们就库存,你低谷期他们就炒作,让你跟着他们走,好让他们赚个盆盈钵满。从大豆生产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国家对大豆生产的宏观调控方阵错乱,被国际市场牵住了“牛鼻子”,而使得我国大豆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数千年前,大豆在中国最先栽培,神农帝王把大豆列为五谷之一。但先人没有想到自己先种的大豆命运却掌握在异国之帮人的手中。大豆如此,其它的农产品又会不会如此呢?

  信息的不对称,农业权威部门应急功能不强,是中国农业的软肋。我担心的是农业出口大国不需要给我们打价格战,只要打“蕉癌”这样的谎言战,我们的农业就一触即溃。

稿源:红网 作者:洪巧俊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