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猴子石”:一处特殊的滑坡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07:46 光明网-光明日报

  站在江边,远观猴子石,整个滑坡体就像一把巨大的折扇,从山顶公路向江边散开,一幢幢修建不久的楼房面江而立。黄色松散的土石附着在“扇面”上,似乎随时有可能被“抖”入江中。

  猴子石滑坡体,位于重庆奉节新县城中心地段,西起白杨坪沟,东至水井沟,面积12万平方米,体积450万立方米。

  三峡地区为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三峡蓄水后,由于水位的变化引起边坡受力状况改变,两岸边坡会有个稳定调整过程,为了保证蓄水后,两岸库岸稳定,库区两岸居民安居乐业,国家下大力气,进行库区地质灾害的调查和治理工作。目前,有关部门透露,在国家已经投入巨资实施了库区一、二期地质灾害的治理后,为了进一步治理库区的地质灾害,三峡基金又投入68.8亿元用于三期治理。

  猴子石滑坡体即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处“著名”的滑坡体。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都在关心它;从专家学者,到新闻媒体,都在关注它。随着三峡水库蓄水水位的提高,猴子石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还是一个“热闹”的工地。机器轰鸣,车来车往。在现场指挥施工的长江三峡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周云说:“猴子石滑坡体受到如此关注和重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考虑到滑坡体上老百姓的安危。”周云作为猴子石勘测项目负责人,对“猴子”的秉性了如指掌。

  如何降服这只顽劣的“猴子”,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猴子石与新滩“高空跌落”式滑坡有着明显区别。猴子石滑坡属于基岩滑坡,滑体已经脱离了母体,但其本身并没有解体,还保持着相对完整的状态。“目前,滑坡体前沿已落到江底,势能较小,经过初步治理后,不会出现太大的滑坡。”周云说。

  “猴子石”的治理,开始于2001年。一期采取“抛石护坡”的方式,抛下73万立方米石头,治理了150米以下的滑体,保证了135蓄水水位时滑坡体的安全。

  2006年,二期续建治理工程开始。总概算为1.59亿元的二期续建治理工程包括水下抛石、坡面整治及回填、地下台阶状置换阻滑键、排水工程四大部分。目前,水下抛石和160米高程以下地表坡面防护工程已经完成。

  “‘欺软怕硬’是滑坡体的最大特点,置换阻滑键就是用钢筋水泥置换滑坡体内最软弱的部分,达到防止滑坡发生的目的。”置换阻滑键是滑坡治理工程的关键工程,也是难点工程。根据治理需要,施工单位在156米、166米和176米分别打了三个施工主洞,从西往东总共布置38排阻滑键,环环相扣。

  施工工地上,处于不同水平高度的三个施工主洞口,呈台阶状排列,洞内的施工工作正在紧张开展。站在156米主洞一号洞口,看到的是不断向滑体内部延伸的深洞。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洞深达465米,沿滑动方向开挖;经过钢筋水泥置换以后的滑带,将大大提高抗滑强度,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这一治理方式是为‘猴子’量身定做的,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2007年3月27日,重庆市、国土资源部和三峡总公司组织一批专家对猴子石治理现状进行论证,得出结论:今年汛后,166米以下的治理目标很难完成。按照施工单位工期安排,166米治理目标将于2008年3月份完成,176米以下治理工程要到2008年6、7月份才能完成。

  就在猴子石滑坡体治理工程周围,另一处工地同样十分忙碌:塔吊在左右摇摆,几幢新建的楼房已经拔地而起。专家称,它们几乎都建在滑坡体的影响范围之内。

  据了解,滑坡体被确认后,监测单位曾经向地方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发出危险警示。但由于种种原因,猴子石上的建设规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治理的过程中,滑体上的建筑面积由最初的9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超过20万平方米,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滑坡体下施工,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显得异常谨慎。为减轻居民的恐慌,在放炮作业时,施工方严格控制炸药的使用量,并事先发出通告。

  江岸之上,几位老人正在习习江风中悠闲地欣赏着峡江黄昏的美景。生活在这里的数千居民,已经摆脱了当初的恐慌。“这块奉节人心目中的‘风水宝地’,迟早会重回安宁的!”饱经世事的老人对记者说。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