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珍稀植物:三峡另一类“移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04:45 光明网-光明日报
四月的峡江,春风已染绿了两岸。坐在快艇上,放眼望去,柑橘带,朵朵白花点缀在绿叶中;茶树林,枝头正绽放新芽…… 依旧是漫山遍野、生机盎然的绿。三峡水库蓄水后,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58属、560种,其中绝大部分在其他地区也广为分布,并不是淹没区所独有。 在轰轰烈烈的大移民过程中,另一批特殊的“移民”也悄然加入搬迁行列,它们就是受到蓄水影响的三峡珍稀植物。为保护三峡陆生水生动植物物种资源,三峡总公司投入3.49亿元,建立了陆生、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对淹没线以下的273种特有植物进行“搬迁”保护。 抢救“植物大熊猫” 4月2日,记者在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参观了“三峡库区消涨带植物群落”。这里,弯弯的溪流,突兀的岩石,组成一个“大峡谷”,一道水泥坝拦在“峡谷”之上——俨然就是一个微缩了的三峡库区! 布满卵石的“沙滩”上,生长着一簇簇珍稀植物。其叶若荷,其茎似铁的是荷叶铁线蕨;枝挺叶茂,如一位磊落不羁的名士的是疏花水柏枝;中华蚊母树正绽放出片片嫩芽…… “可以说,三峡珍稀植物我们这里基本上都有了,就像政府要安置好三峡移民一样,我们也为这些‘植物移民’安置了一个家。”专门从事三峡植物研究的王勇博士说。 三峡库区地处中亚热带北部地区,是中国植物区系的核心部分,也是中国第三纪古老植物的“避难所”。据《中国植物红皮书》记载,三峡库区有各类植物6000多种,其中珍稀植物47种,库区特有植物37种。 2003年6月1日,三峡库区开始蓄水,一期淹没线是海拔135米。在未来三峡水库进入正常运行期,由于蓄水、放水引起江水涨落,水位会在145-175米之间变化,因涨落形成的地带就是人们常说的消落带或消涨带。被誉为“植物大熊猫”的荷叶铁线蕨和疏花水柏枝,就生长在这个区域。 “三峡消落带植物的生长规律与普通陆生植物刚好相反,它们在夏秋季常被水淹没,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在冬春季露出水面,进入生长繁殖期。”王勇说:“三峡大坝在汛尾蓄水,汛期放水,使它们原有的生长规律颠倒了,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些植物可能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一个物种的消失,往往会造成几个以它为伴生的其他物种的灭绝,从而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导致生态灾难。从1996年开始,武汉植物研究所与不断上升的水位赛跑,开始了三峡珍稀植物“大移民”! 为了给这些珍稀植物提供一个更接近原生长地的生活环境,课题组从三峡库区运了十几卡车的沙石。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共投入400万元,终于完成了这项复制工程。工程占地10余亩。三峡库区的景观终于在武汉再现,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仿佛回到了“故居”。 专家们认为,这些濒危植物还有许多潜在价值未被发现,将它们保护下来后,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被认知领域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民间的三峡珍稀植物保护神 4月10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重庆万州的三峡珍稀植物保护园。它占地总面积1200亩,是我国最大的人工营造的濒危植物保护园,也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准立项的人工营造的野生植物保护园。从2002年以来,这里抢救、保护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200余种、中国特有植物1000余种。 谁能想到,这个植物园的创始人竟是一位民间人士。他就是被称为“植物狂人”的向秀发。 向秀发原来从事水产养殖生意,每年能收入四五十万元,出于对植物的热爱,1998年他放弃了生意,投入300多万元,专注于三峡珍稀植物抢救。他说:“三峡库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之一。对于三峡库区现有的珍稀植物和名木古树,我们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责任抢救和保护它们。” 2001年9月,向秀发正式组建三峡珍稀植物园。他组织了专业的野外采集队伍和技术人员,对库区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进行全方位的抢救移植。 几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及大小三峡、神农架、大巴山、方斗山、金佛山,确定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桫椤、水杉、银杉、巴东木莲、鹅掌揪、珙桐等155种濒危珍稀植物,并将它们移栽进了植物园。为了给一株1.5公斤重的中华蚊母“搬家”,甚至附带了250公斤左右的石头。 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称:濒危植物崖柏在中国已经灭绝。然而,向秀发却在三峡地区再次找到她的芳踪,并成功地将崖柏移栽进三峡珍稀植物园。 向秀发吃尽了苦头。2003年大年初三,向秀发在湖北巴东县境内的长江峡谷里抢救濒危植物樟叶漆,不慎跌断了肋骨。2001年6月12日,他在神农溪抢救植物时,被竹叶青毒蛇咬伤,造成右手第4根指头残废。 在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上,向秀发作为我国植物学界作出重大贡献的民间人士,作了专题发言。当他拉出一幅“建设三峡珍稀植物园,保护三峡库区濒危植物”的横幅时,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在上面签名,声援这位珍爱植物、舍生忘死的义士。 在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前,国家投入了500万元在重庆库区开展“三峡库区濒危植物保护工程”。工程以向秀发的三峡珍稀植物园为实施地点,出资为向秀发解了燃眉之急,他“为三峡植物安个家”的心愿也终于实现了。 秭归县交通局退休干部冀学刚也是对三峡珍稀植物情有独钟。从西陵峡到巫峡,他挖到了三峡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7000多株、中华蚊母3500多株,以及水腊、赤楠等濒危植物20多种共计5万多株。他向亲戚借钱,并把房子抵押贷了款,共投资20多万元,在秭归新县城租用了10亩地,建成了三峡濒危植物园。而他,也被当地人称为“三峡植物保护神”。 如今,冀学刚负债累累,只能靠为学校、机关等单位搞绿化来维持日常开支。但是,他对自己的事业还是充满信心。“重庆园林科学研究所在网上看到我的信息,派人与我签订协议繁殖疏花水柏枝,由我向他们提供疏花水柏枝幼苗。” 现在,秭归县不少学校和机关里都以摆上一盆疏花水柏枝和中华蚊母的盆景为荣。全县已有几十人从事三峡珍稀植物的培植和推广,一条三峡珍稀植物的产业链正悄然形成。 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三峡珍稀植物并不是一搬了之,我们要选择部分耐水耐旱的三峡植物重返‘故里’,为消落带重新披上绿装。这些‘植物移民’返乡将有助于库区物种资源的保存和发展,调整库区植物生长的数量和结构。”王勇说。目前,武汉植物所正积极参与库区物种多样性保护研究。 科学家们还为“三峡植物大熊猫”们设置了最后一道防线。宜昌市林业局三峡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种质基因库里,92种濒危植物的幼嫩组织静静地躺在零下80摄氏度的超低温冰柜里长眠。高级工程师李新介绍说,这里冷冻保存了11种一级保护植物、46种二级保护植物以及36种三峡地区特有植物的幼嫩组织。“如果这些植物一旦灭绝,就可从种质基因库中提取它们的DNA进行繁殖。它们将和人类一起,永远‘活’在地球上。” 对于未来三峡珍稀植物的保护,专家还是心存隐忧。要完成核心种质的搜集、整理、引种、繁育和保存,达到种质资源的信息化和分子水平管理,实现种质资源潜在价值的有效开发利用,真正建立起一个全国领先的区域性种质基因库,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资金缺口也很大。他们希望将三峡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种质资源库纳入国家支持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