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进入个性化需求时代 国产手机芯片3年半数本土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11:00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王申娜

  在“手机之都”的深圳,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就是在开车不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和车程里,所有关于手机各个环节的采购和生产全部可以完成。随着中国上游产业的逐步成熟,国内手机芯片设计厂家、方案设计公司已逐渐成为国产手机厂家乃至部分国外大品牌采购的首选。本土化的服务,也为国产手机厂家快速响应市场,赢得市场的话语权争取了时间。

  日前,深圳汉泰手机董事长宫正军提出,国产手机突围的出路在于手机的个性化,并大胆预言3年内一半国产手机芯片将本土化。

  80后对手机个性化提出更高要求

  据市场调查,中国手机市场将逐渐进入到个性化需求时代。一方面,大量换机消费开始取代新增消费,成为产品升级换代市场的主力,所占市场销量的比例逐年稳步上升。2006年在2005年51.1%的比例基础上再提高6%,而换机人群已不只要求手机能打打电话,发发短信,照几张照片,而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另一方面,80后的独生子女逐步成人,步入社会大舞台,成为主流的消费群体,他们对手机的个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对来说,他们生活较为宽裕,同时受网络和流行文化的影响,普遍追求时尚和个性。而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品牌能真正适合80后所需的个性时尚以及高性价比的心理要求。

  那么,手机的个性化要从哪里开始?众多手机专家给出的答案是芯片,从“芯”开始。如果一个国产手机采用了中国“芯”,那就具有与采用公版模式的其他国产手机不可比拟的优势:交货速度快、市场反应快、集成度高,并且可以根据国内用户的需求来集成某些公版模式手机不具有的功能,所以基于中国“芯”的手机容易做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手机。

  中国“芯”尚未能满足需求

  记者了解到,对于国内电子业,目前正是芯片需求的旺盛期。而中国国产芯片的产能只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近20%份额。国产芯片产业销售收入不高的供给现状,难以满足国内电子整机产品市场的旺盛需求。环球资源电子业务部总裁马思礼曾表示,去年中国的芯片92%依赖进口,虽然国内近几年芯片设计公司迅速发展到600多家,但是其中只有20%—30%有实际产品可以销售,其余公司多半还处于研发阶段,在产品质量和技术实力上还需要增强。

  那么,芯片企业能否真正发展壮大,到底取决于什么呢?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取决于企业自身资源整合的能力。芯片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又是一个全球性竞争的产业。目前,我国芯片企业解决筹集资金的途径,包括政府资金、风险投资注入以及上市筹资。资金不足将直接影响国产芯片产业的规模和水准,国内芯片企业的规模有限,资源整合能力还远远不够,很难与国外实力强大的厂商相抗衡。

  因此,应建立一套良好的芯片发展机制。在自主创新方面,芯片企业应以芯片产品的自主创新为突破口,要创造和保护好知识产权,最终将自主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资源整合方面,应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和企业为主的“三方互动”模式,国内企业可借鉴在海外上市的融资方式,这样一方面能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资金,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化的竞争,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以中国“芯”与个性化突围

  近日,在手机业界流传出这样一个消息:一个基于中国“芯”定位于个性化消费者的手机品牌——汉泰应运而生。汉泰品牌手机刚一出世,就吸引了众多手机业人士关注的目光,甚至有行业资深人士断言,“汉泰”或将是引领国产手机突围的先锋和旗手。

  现在的消费者都在抱怨国产手机同质化严重,市面上很多不同品牌的手机连菜单都完全一样,有的只是品牌和机壳的细小差异。宫正军表示,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在于手机厂商使用了公版模式。这种公版,可以在降低手机成本的同时缩短研发周期,加快手机面世周期。但同时也使得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如市面上很多不同品牌的手机使用的都是同样的芯片和主板,仅仅更换了品牌和外壳。严重的同质化,显然不能满足现在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

  “尽管国内手机市场需求巨大,年需求量超过1亿台,但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同质化严重和不注重品牌的打造是造成国产品牌手机处境艰难的主因。”宫正军说。从希姆通离任后,他就一直在思索,寻求国产手机破局的良方。凭着对国产手机市场的理解,宫正军认为国产手机的下一个出路需要在中国“芯”上突围。“理由很简单,国产手机将进入个性化时代,80后的年轻人是追求个性的群体,做手机讲个性必须从芯片开始,从整个技术层面的判断来看,迎接‘中国芯’是最明智的选择。这也将是中国手机未来发展的机会。”

  中通网的市场总监对此持保留意见,他说,这个说法比较中立,但在目前的环境做这件事比较难。整个手机行业依然很浮躁,很多人都是顾眼前利益的,都去赚快钱了,真正潜下心来做技术深化的人不多。

  “芯片完全本土化还需要更多有实力的大公司联合来做,不然这个观点很难成立。同行相斥是个惯理。”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手机厂商如是说到。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