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背景:老子与《道德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2日21:5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安四月二十一日电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世界外文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文化经典,但这一经典的成书却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机缘。 史书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他曾经做过周王朝的柱下史,是管理王室藏书的小官吏,其年岁略长于孔子。 春秋末年,天下战乱频繁,社会制度发生急剧变革。老子作为周朝官吏,久住周国,看到周王室衰败,遂准备离周隐去。 据说老子跨青牛西行函谷关时,遇到函谷关关令尹喜。尹喜早听说老子乃圣人,于是请求老子著书立说。老子应尹喜之邀,著书上下二篇,共五千余言。因其书“言道德之意”,后世称之为《道德经》,或称《老子》。《道德经》也是老子唯一的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老子基本上阐述了他的所有主张。他在书中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一切的开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道相对的另一个概念是“德”,德的意思是“得道”。老子希望人们通过德来认识和体验“道”,按照道的自然法则修身治国。 在老子的思想中包含着辩证法的思想。毛泽东就曾经引用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论述来说明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作为道家学派开山之作的《道德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军事、文学、艺术乃至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一著作也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罗素、海德格尔、托尔斯泰、爱因斯坦、李约瑟等著名人物,都对《道德经》给予了高度评价。美国前总统里根也曾在国情咨文中引用《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中丰富的养生思想也日益受到全球广泛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