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谋四变 熙玉要做第二个宝山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03:54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噼噼啪啪……”日前,随着一阵急促的鞭炮声,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3000亩猕猴桃项目正式奠基,该村走出的“土地入股,农民参与分红”的“合作组织+农户”的新路子也由此引起了广泛关注,农民的经营方式得到了真正转变。 熙玉村,这个昔日贫穷的丘陵村,如今旧貌换新颜发生了惊人巨变,并大胆提出打造成第二个宝山村。正是基于此,彭州市将熙玉村一举定为浅丘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样板:通过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经营方式、转变生活方式和转变服务方式,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新突破。据悉,在“四个方式的转变”上寻求突破,正是彭州市推进现代农业新突破的重要举措。 生产方式之变 “嫁”出去的男人返家园 “现在,光1亩丰水梨1年就能收入4000—5000元钱,这和以前比,1年要当10年。”尹邦春,这个曾经“嫁”出去的男人年初带着妻儿回来了。 “真的没有想到,8年后我又回到了熙玉村。那时候,浅丘穷、人难留,女人出嫁了,男人也‘嫁’了,可以说,有70%的人离开了熙玉村。”尹邦春回忆说,当时熙玉村的丘陵至少有一半是荒山,其余全是清一色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超过500元。 必须得转变生产方式,让村民富起来!于是,熙玉人改变了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种植小麦玉米的传统,李子、桃子、枣子、丰水梨等像潮水般涌进熙玉村。“现在,光1亩丰水梨1年就能收入4000—5000元,这和以前比,1年要当10年。”尹邦春激动地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以前“嫁”出去的男子现在至少有80%又回来了! 熙玉村村支书雷大清告诉记者,熙玉村发生的变化就是得益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生产方式。在熙玉村刚开始调整结构时,政府一面对栽种果树的农民实行资金补贴,一面在熙玉村开展微水治旱、坡改梯和水保工程,并形成一系列扶持推广措施和制度,有力地推动了熙玉村水果产业的发展,熙玉村最终“调好了经济,改变了面貌”。如今,熙玉村果树面积已达到5000亩,品种超过30个,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0年前的几百元变为现在的近4000元。 经营方式之变 入股新项目 轻松享分红 熙玉村农家乐老板赖代富破了一个纪录:他一天签下了148份卖丰水梨的合同,共收获现金2960元。梨花才压满枝头,但果子却已早早地卖了出去! 看出记者的不解,赖代富兴冲冲地拿出一块广告牌,上书:认养果树——我出树、你收果,先赏花、后吃果,欢迎朋友来认养。“认养一棵梨树一年只需20元,果子成熟后,游客认养的那棵梨树,果子全部归其所有,如果遇到天灾人祸,梨树结果非正常,认养人照样能拿到20公斤的鲜梨子。”赖代富说,下一步,他将成立“果树认养公司”,既提前卖了水果,又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赏花、品果、就餐的舒适环境。 经营方式的转变无疑是熙玉村实现现代农业新突破的一大秘诀,而日前当地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猕猴桃更为经营方式的转变注入了活力。原来,成都某公司要在这里兴建3000亩猕猴桃基地,公司占75%的股份,村民则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占25%的股份。公司一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将在时机成熟后,拟建一个水果加工厂以及水果保鲜库,尽量拉长熙玉村水果产业链条,确保熙玉村数千亩水果卖得出、卖得好、卖出品牌,让果农享受更大的实惠。 葛仙山镇党委书记罗明富说,在推进现代农业新突破中,熙玉村已经通过土地整理迈出了“左脚”,如何迈出“右脚”实现再突破?党委政府抓的就是培育“现代农民”,让农民观念不断更新,及时引进公司,形成“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最终目的就是要让3000亩猕猴桃进一步带动、壮大熙玉村的水果产业,有了产业作为支撑,就像宝山村一样,想不发展都难! 生活方式之变 农民要发“观光农业财” 站在熙玉村新落成的农民新居广场上,一边是错落有致的田块,一边是满山遍野的李花、梨花、桃花;古色古香的农民新居则点缀其中。 在熙玉村集中居住区,村民刘光华拽着记者去参观他的新房子:两个门面,一楼一底的水泥砖房,客厅、卧室、卫生间布局合理,房间里统一埋置了水电等管网,小区里的污水处理池和广场一应俱全。“现在不仅可以享受到宽敞明亮的住房,可以方便用水电外,两个门市还可以摆摊做生意,游人多的时候两个门市就腾出来招待游客,也是一大笔收入……”刘光华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生活方式的极大转变让当地农民有了新想法。“自从搬到这里居住,我就下决心要办农家乐。”村民吴光志告诉记者,集中居住后,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就像城里一样,所不同的是,这里环境优美,是吸引城里人的好地方。“现在,是熙玉村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时候了,是开始赚钱的时候了。” “现在,我们确定以水果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熙玉村的两大支柱产业,实现两条腿走路。”葛仙山镇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该镇正以熙玉村为核心,制定全镇旅游规划,对场镇进行风貌改造,把场镇建设成“休闲旅游镇”;拟兴建连接熙玉园的场镇绕城路;打通万白公路,将白鹿山泉引入熙玉园……“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熙玉村打造成石化基地的后花园。” 服务方式之变 农民成了半个农技专家 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是现代农民,没有现代农民,现代农业便无从谈起,按需式服务为培育现代农民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原来种大、小春传统作物,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要相对少一些,改种果树后,对农技的需求就明显大多了。”玉村三社果农王文理回忆道,去年他家种的几亩桃树感染了缩叶病,镇上农技员刘光彬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邀请农技专家到现场为他讲解缩叶病的诊治措施,挽回损失3000多元。 现在,彭州市农发局的农技专家不仅要定期到熙玉村授课,讲解病虫害诊治、果树管理等知识。熙玉村还专门成立果业协会,为果农提供按需服务。“现在好了,农技人员是按照农民的需要进行技术服务和培训,而不像以前那样,不管农民需不需要,一股脑儿地进行推广,发完宣传资料就了事。”王文理说,果农们非常欢迎这种技术服务培训方式的改变,因为这不仅增加了收入,更主要的是增强了果农的种植“本领”。 彭州市农发局有关人士称,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建立好培训现代农民的制度。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是现代农民,没有现代农民,现代农业便无从谈起,按需式服务为培育现代农民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光余 安均 本报记者 杨华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