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凝情含泪说承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06:31 深圳商报
每一个足迹都注满爱心故事,每一份交往都让人刻骨铭心 凝情含泪说承明 深圳商报记者王荣李红郝又满张清华万鸿涛 自去年年底以来,本报记者数次深入东胜电机厂,遍访承明的同事和亲人,与沙井“爱心一族”座谈,并沿着他成长、创业、奉献爱心的足迹,远赴贵州、内蒙古、安徽等地寻访,在一个个知情人凝情含泪的讲述里,一个自强不息、一腔真情、满怀爱心、数年如一日在人间播撒大善大爱的鲜活形象,变得更加清晰、丰满、生动起来。 知青岁月 承明当年在内蒙古插队时的房东曾庆华听到承明身患癌症的消息,忍不住老泪纵横。深圳商报记者范国瑞摄 年龄最小的承明最勤快 地点: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上官地村 讲述人:曾庆华(村民,承明插队时的房东) 1969年初,15岁的承明来到这里插队时,我们赶着马车把他们7个上海知青接了回来。刚来到这里时,年龄最小的承明最勤快,无论是什么劳动都冲在最前面。这里冬季的寒冷是难以想像的,知青们要上山捡牛粪回来取暖。捡牛粪的地方离住处有30多公里,遇到干旱的时候,没有水喝,他们就趴在地上喝马蹄印里残留的马尿水。山上连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最低气温能达到-38℃。有一次遇到下雪,承明回来时脚冻伤了,我们每天都用辣椒水来给他洗脚,然后再用热水敷,一个月才好。 面对这种艰苦的环境,承明也落过泪,但是他并不悲观:“要么不做,既然做,就做最好的,就笑着去做。”白天和大家一起劳动时,他总会唱一些歌曲来鼓舞我们,晚上的时候,他就裹在被窝里看书学习。 承明走的时候几乎把所有的物品都留了下来,我们还以为这辈子都见不了面了。2002年的时候,承明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抱头痛哭。闲聊中,他了解了我的家庭情况,并立刻决定把我的四个孙女接到深圳去工作学习,同时也负担了侄孙女从初中到高中的所有费用,他的大恩大德我们一辈子也还不清。 他实现了当年的承诺 地点:赤峰市运输公司家属院 讲述人:石六妹(赤峰市运输公司退休员工,与承明一同插队的上海知青) 承明与我们感情如同兄弟姐妹一般,他亲切的称我为“六姐”。 有一次我们正在田间干活,有一个小孩路过,穿得非常破烂,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们没什么钱,粮食也不够吃,衣服也仅够保暖,根本帮不上什么忙。这时,承明的情绪非常低落,当时就发誓:“将来我要有了钱,我一定要帮帮这些小孩。”现在他在内蒙古资助了250多名贫困孩子,实现了当年的承诺。 奋斗历程 一年就当了副班长 地点:安徽省326地质队 采访人:古桂安(承明在地质队工作时的同事) 承明是1975年元月来到地质队的,我俩被分在一号钻探机台。地质队的工作非常艰苦,尤其是像我们这些野外作业的钻探工,常年在深山老林工作。对此,他没有一点抱怨,总是积极努力地工作。 那时承明身强力壮,13米长、100多公斤的钻杆他一个人扛起来就走。钻探不仅需要体力,更加需要技术。他当时就非常注重这一点,经常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利用业余时间翻阅相关资料、刻苦钻研钻探技术,一年之后他就当上了副班长。我们来的时候都是学徒,一般三年后才能转为一级工,而当副班长都要三级工以上,可见那时的承明是多么的有上进心。1975年下半年,他又被大家选为1号机台的团支部书记,1976年下半年还被调到探矿科当技术员。从搬运工奋斗到董事长 地点:深圳东胜电机厂 讲述人:王家英(东胜电机厂员工,承明的表哥) 承明1979年移居香港后,先后做过石油灌气工、搬运工、送煤气工、送奶工、流水线装配工。1989年,他来到深圳发展,先后两次帮人打理企业,将濒临倒闭的企业管理得红红火火,但最后都被人挤走。1993年,他又来到宝安区一家工厂,受聘担任总经理,然而,4个月后,那个台湾老板卷款潜逃了。1995年,他到高州跟一位朋友经营起一家饭店。几个月后,再次遭遇骗局,当他回到深圳时,除了两条毛毯,他一无所有。这次失败后,他投奔东胜电机厂前身—东升厂,从流水线做起,再从课长、部门经理升到总经理,直到最后接手这家濒临绝境的企业,并使它起死回生。 这段从最底层起步的经历,对承明世界观的影响非常大。他经常对我说,多年来,自己虽然管理过多家企业,但实质上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工人们的酸甜苦辣,他也都品尝过,当自己的企业有朝一日做大做强了,一定要好好地善待他们。他还常说,“只有经历过寒夜的人,才更懂得阳光的温暖。”我们更像兄弟姐妹 地点:深圳东胜电机厂 讲述人:刘永丽(东胜电机厂总务课副课长) 在厂里,董事长在工作上是我们的领导,但在生活上,我们更像兄弟姐妹。比如,每逢下大雨,如果赶上吃饭时间,虽然从车间到食堂只有几百米,但董事长都亲自开着自己的车,并调动厂里所有的车辆,一趟趟地接送员工。还有一次,生产线上的员工王海霞感冒了,董事长到车间巡查时,知道了这件事,就马上让我去买药品。当我把药品交到王海霞手中的时候,她非常惊讶:“我就是有点感冒、咳嗽,董事长怎么会知道?”“没见过这么节俭的老板” 地点:深圳东胜电机厂承明单身宿舍 讲述人:杨元苹(东胜电机厂清洁工) 我在东胜厂当清洁工五年多了,自从董事长被查出癌症后,我便专门负责起他在厂内单身宿舍的保洁工作了。 你们看,这里也就二十来平方米吧,木床、床头柜都这么旧了,衣柜里的30来件衣服,有十多件都打着补丁。董事长有一双皮鞋,穿了四五年,我拎着去找鞋匠修过不下十次,最后连人家修鞋的都不耐烦了,说:“都烂成这个样子了,还怎么修啊?”他的衬衣领口或袖口部位大多都已磨损不堪,他却舍不得扔,把破损部位往下叠一叠继续穿。这种事放在我们湖南乡下不算什么,但是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还是这么一个大工厂的老板,生活这么节俭,我从来没见过。 爱心足迹 手术前三天不忘寄来学费 地点: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松州街道办 讲述人:李雪岩(赤峰市松山区红十字会前会长、现任赤峰市松山区松州街道办党工委书记) 虽然已经离开赤峰30多年,但是承明对第二故乡的情谊依然那么深厚。2002年,赤峰市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冰雹和龙卷风袭击,14个乡镇灾情严重,许多儿童面临失学,承明当即拿出钱对失学儿童进行救助,同时还要求我们立刻将这些情况汇总起来,制定救助方案。2002年11月下旬,我带着救助方案前往深圳与他谈论救助事宜。承明不仅自己出资进行爱心捐助,而且还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爱心一族”资助贫困地区。承明的朋友武济群和承明一起资助松山区的贫困学生达300多名。2004年,在承明的推动下,“爱心一族”向连续多年遭受灾害的大六份乡贫困群众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风雨衣,发送治疗药品8200元,并为群众进行了义务健康检查。 王凤龙是承明救助孩子中的一名。7岁那年,他母亲无故离家出走,父亲因此受了刺激,患了精神病。在承明的资助下,他完成了小学、初中的课程,并在2005年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之后,承明仍然继续负担每年3600元的学杂费,一直到高中毕业。我们收到助学款时得知,三天后承明就要去做手术了。草原上的孩子第一次用上电脑 地点: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 讲述人:赵凤海(林西县红十字会会长) 当年,承明回林西县捐资助教时,我正在一个镇任镇长。2006年8月中旬,我接到了承明打来的电话,此时,我已经担任林西县红十字会会长。通过交流,承明得知了当地学生没有用过电脑,也不会上网,信息极其闭塞,于是便在电话中马上拍板,要给当地捐献30台全新的电脑,让草原的孩子也通过网络看到新世界。11月中旬,官地寄宿制小学接到承明捐助的30台电脑后,立刻腾出教室,成立“承明电脑培训基地”。该基地的成立在整个林西县的镇级小学是第一个。 虽然承明特意嘱咐我们不要宣扬这事,但是他的爱心故事还是传遍了整个林西。承明是我家最尊贵的客人 地点:贵州纳雍县猪场乡水箐村 讲述人:罗大奎(水箐村村民) 由于孩子多,我和爱人身体又不好,在水箐村我们家是最穷的:唯一的一间房子还是用土垒起来的,房顶上盖着稻秸,面积不足20平方米;唯一的一张木床,根本就挤不下我们一家几口人,每天晚上,我都睡在隔壁的牲口棚里。 自我记事以来,承明先生是走进我们家的最尊贵的客人。那是2006年11月3日,承明希望小学落成典礼结束后的当天下午,承明先生来到我家,当得知我的大女儿13岁还在读小学二年级时,他再三叮嘱我一定要早一点让二女儿入学,他还给我留下600元钱,并建议我在农闲时到外面打工。 那一次,承明先生在我们村走访了两天时间,每到一户人家,他都要留下600元钱。离开水箐村时,他还向乡亲们发出邀请:“欢迎村里的青年人到东胜厂工作。”不能割舍的“爱心一族” 地点:深圳沙井街道“爱心一族”协会 讲述人:曾柳英(沙井“爱心一族”协会会长) 承明在2001年加入“爱心一族”,之后又动员全厂员工集体加入。在各种公益活动中,承明都亲自带着员工参与,伸出关爱之手。在工作之余,承明还带领员工们上街清扫保洁,并举着自制的宣传牌,四处宣传卫生公约。“爱心一族”成立之初,社会上有一些人不理解,甚至冷嘲热讽,这时,承明一有空就来找我谈心,说:“英姑,你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做下去,只要我承明在一天,我就会支持你一天。”被查出癌症后,承明对我说:“英姑,我走后,就不能再帮‘爱心一族’做事了,我真有些不忍啊!”你看,他都病成这样子了,还在惦记着爱心一族的事,这是一个多好的人啊! 图:承明的爱心故事在深圳已经家喻户晓。日前,沙井街道荣根小学的师生们前来探望承明。孩子们给承明表演了节目,并赠送了鲜花和千纸鹤,祝愿承明早日康复。深圳商报记者陈锡明摄 责任传承 以承明的名义继续爱心事业 地点:安徽省芜湖市 讲述人:李建国(宣城团山知青联谊会会长) 2002年和2006年,承明两次来到芜湖,看望、资助老知青们,并提议建立知青联谊会,把所有的在团山的知青联系起来,相互交流、互帮互助。有了“宣城团山知青联谊会”,这些老知青就有了家,现在联谊会不仅有每个知青的联络方式,而且每个人的生日和家庭情况都有详细记录,每逢节日和知青生日的时候,联谊会就会送去贺卡和慰问品。承明帮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每个知青都能充分感受到他这种“团结互助”的爱心。 2006年底,他又汇给联谊会2万元,要继续资助生活上有困难的知青。我们考虑到现在一些知青在承明以前的帮助下,生活状况已经大大改善,于是经过讨论,决定以承明的名义建立爱心基金,将承明的爱心精神真正地传承、延续下去。 与妻子一起设爱心基金 地点:安徽省326地质队 采访人:袁乃福(承明在地质队工作时的同事) 承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为了帮助别人竟然愿意推迟自己的婚期。有一位上海知青,1979年回城时,需要一笔钱办理户口,承明知道后就拿出了500元,这钱是承明几年来省下来准备结婚用的。钱资助了别人,自己婚礼直到几年后才补办。还有一次,一位同事在河边洗脸时不小心把毛巾冲走了,他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买了一条送给那位同事。我的衣服穿破了,他就把他的衣服脱下来给我穿。总之,无论大事小事,只要别人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2005年6月,承明与夫人一起回到阔别20多年的地质队看望老同事时,倡导组建了326地质队老同志联谊会。2006年4月,承明夫妇再次来这里探亲访友,又提出以他个人捐款的形式设立爱心基金,为贫困家庭送去温暖。首期资金10万元,今后每年续捐不低于2万元。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他还要求把他妻子齐亚菊的名字加上,以便这项活动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该项基金设立以来,已经累计救助困难家庭24户、困难职工36人次。 每次公益活动都有他的身影 地点:宝安区光明街道办事处 讲述人:胡育青(宝安区光明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我是2001年认识承明的。当时,我在沙井镇担任镇长助理。那时,承明已是“爱心一族”的名誉会长兼总干事,在每次的公益活动中,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2004年8月,我到贵州纳雍县挂职任副县长,第二年9月承明委托我在贵州选点捐建希望小学。2006年8月底,承明捐资26万元的希望小学在水箐村落成。11月3日,承明抱病出席了落成典礼,我全程陪他同行。一路颠簸近十个小时,当时他刚刚结束化疗,漫长的路程给他带来的痛苦可想而知,但是,从他脸上看不到一丝痛苦的表情,一直都是笑哈哈的。 我跟承明相识6年,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承明在奉献爱心时十分务实,讲求亲力亲为,他不是仅仅把爱心款捐出去了事,而是会一直跟踪进展情况,真正把他的爱心得以落实,传承下去。这就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