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谁动了我们读书的奶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02:09 新京报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新京报》昨天刊发社论《今天起,请抽点时间读书》,呼吁国人“在纷繁的工作和生活间隙当中,不妨抽点时间去读一本书,甚至哪怕读几段文字”。

  从过去几年的国民阅读调查看,中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实在不容乐观。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种精神贫血的后遗症迟早会显现出来。但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国人的图书阅读率为什么这么低呢?比如农民,他们本身或许也有看书的欲望,但我们是否考虑了他们的图书购买力?再比如孩子们,他们的阅读量真的少了吗?恐怕不见得。有的孩子为了读书,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周末。可问题是,这并不是他们的自由阅读。

  目前,中小学生的阅读量是比较大的,很多学生甚至在超负荷阅读,但如果进一步分析,恐怕又笑不出来了:他们眼里所谓的读书,多半是课本,是习题集、作文选,或是被视为减压玩具的动漫书、校园故事、恐怖小说……这样的阅读,真的能让孩子顺着“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步步拾级而上?

  面对阅读缺乏而引发出来的弊端,我们依然可以老调重谈地指责应试教育,指责社会氛围的急功近利。

  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如此的大环境下,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尽先机呢?不过,对此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全社会是否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昂贵的大厦经常可以拔地而起,但许多图书馆却一再风雨飘摇?一些出版机构是否可以反思一下,儿童书籍的贪大求贵,是否也对消解阅读习惯、败坏阅读品位推波助澜?家长是否也该检验自家的书橱,应试读物是否太多了?

  老师是否也需要反思,过多的重复作业是不是挤占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

  □黄灵海(广西公务员)

  征稿

  本版征集两类来稿,一是社论批评,即质疑、批评、补充本报社论的稿件;二是读者来信,包括对针对本报发表的关于北京市新闻的短评;针对北京市的市情、民生的具有亲和力的评说。

  发表评论

  (共条评论)笔名:*邮箱:*

  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