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曾多次访问中国 与中国有特殊的缘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10:07 武汉晚报

  据中国日报消息 在担任俄罗斯总统期间,当初期的亲西方外交政策受挫以后,叶利钦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把重点从西方转向全方位,更加重视与亚太国家特别是亚太邻国的关系。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邻国之一,中国自然成为了叶利钦非常重视的国家。在其任职期间,叶利钦曾多次访问中国,为发展中俄两国关系做了很多工作。

  1996年4月,叶利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与江泽民主席就建立和发展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两国在各领域的双边合作进行会谈,并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目的就是“平等信任,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双方同意保持各个级别、各种渠道的经常性对话,并确定在北京和莫斯科建立中俄政府间热线联系。

  在卸任之后,叶利钦曾经坦言,他对为建立和发展俄中战略伙伴关系所做的工作,对两国关系的蓬勃发展、人民友谊的日益巩固深表满意。叶利钦表示,他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和两国关系,愿为巩固俄中友谊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叶利钦与中国还有特殊的缘分。退休之后,他曾经来中国旅行、度假,还曾经专程来中国接受中医治疗。

  

叶利钦曾多次访问中国与中国有特殊的缘份

  1992年12月17日,叶利钦和夫人游览北京八达岭长城

   ■叶利钦家族

   外孙女婿成为俄首富

  综合中新社电《金融》杂志今年2月公布了2006年度俄罗斯富豪榜,取代阿布拉莫维奇老大位置是有“铝业沙皇”之称的杰里帕斯卡,而杰里帕斯卡还有一个不寻常的头衔——俄前总统叶利钦的外孙女婿。

  2001年2月,杰里帕斯卡与尤马舍娃结婚。尤马舍娃是叶利钦总统办公厅主任尤马舍夫与前妻的女儿,而尤马舍夫后来与叶利钦的女儿结婚,杰里帕斯卡就成了叶利钦的外孙女婿。

   ■叶利钦退休生活

   在运动与旅游中快乐着

  叶利钦是俄罗斯政坛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虽已卸下治国安邦的重担,但他退休后的生活依然是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他到温布尔登为俄罗斯网球选手呐喊助威、与老友科尔相约在风景如画的贝加尔湖畔垂钓、在意大利萨丁岛疗养……难怪媒体称他是“全俄罗斯最幸福的老头儿”。他的发言人弗拉基米尔·舍夫琴科撰文介绍了叶利钦退休后的生活。

  深夜观看网球赛

  前些日子,众多媒体都报道了叶利钦在萨丁岛因吃夜宵过饱而摔断腿的消息。这纯属捏造。他对饮食相当注意,每晚7点准时进晚餐,从不吃夜宵。当天,电视正在转播有俄罗斯选手参加的网球比赛,作为铁杆球迷的他一直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至深夜。赛事结束后,他准备上楼就寝,没留神脚下台阶,不慎跌倒……

  网球是他最喜爱的运动,然而,1996年心脏搭桥手术后,医生劝他放弃网球,因为这项运动会增加心脏负荷。有时,他会到球场上发几个球过瘾,但最近两三年已经彻底挂拍了。目前,他只能从事强度很小的运动,如射击和钓鱼。

  世界政要座上宾

  每年,叶利钦都会应国内外人士的邀请,远游8至10次。

  叶利钦出游的交通费用由国家支付。至于住宿和游玩的费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邀请方承担,或是他自掏腰包,从没花过国家一分钱。根据俄罗斯现行法律,卸任总统的月薪是现任总统的75%,约11.2万卢布(近4000美元)。此外,政府为他配备了两辆车和4名警卫。

  目前,叶利钦与相濡以沫50多年的妻子奈娜住在莫斯科的官邸中。虽然儿孙满堂,但他们都忙于工作和学业,与叶利钦分开居住。每周日是家庭成员聚会的日子,大家共进午餐,其乐融融。

  虽已解甲归田,但叶利钦的日程安排仍然非常紧张。俄罗斯人没有忘记他。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多数是向他求助或是反映情况的。

  与普京关系依旧

  叶利钦骨折住院后,普京曾亲自去医院看望。每逢叶利钦寿辰,普京都尽量抽时间出席,叶利钦也会前去给普京祝寿。新年和其他节日时,俄罗斯的新老两任总统会互通电话、互致问候。有时,俄罗斯政府的前任和现任官员也会去拜访叶利钦,他们不是讨论政务,而是像老友一样嘘寒问暖、随意聊天。

  

叶利钦曾多次访问中国与中国有特殊的缘份

  叶利钦是个网球迷

   ■叶利钦趣事

   痴迷美酒终不悔

  综合中新社电叶利钦当总统就十分贪杯,身边的工作人员不时向他的伏特加酒里兑水。退休以后,叶利钦对酒的痴迷不减当年。每到一处,他必定会去当地的酒厂和名酒商店逛一逛。

  在叶卡捷琳堡观光时,叶利钦不知不觉地走进一家酒品商店。一番垂涎之后,自然不能空手而归,他要了5瓶好酒。

  叶利钦在亚美尼亚访问埃里温酒厂时,品尝了该厂酿制的白兰地后,不禁为它的美味而倾倒,喝了又喝,欲罢不能。按照厂里的传统,贵宾可以获得酒厂的馈赠,但赠酒重量只能与客人的体重相当。叶利钦的体重使他得到了该厂有史以来最重的馈赠。另外,厂家还为叶利钦准备了一只装有450升白兰地的大酒桶,桶上挂有“叶利钦”名牌,由当地代为保管。叶利钦只要想喝白兰地,可随时前来享用。

  叶利钦对各种酒都感兴趣。2004年,他们夫妇拜访了楚瓦什共和国总统,后者邀请叶利钦参观一家酒类博物馆。博物馆的出口挤满了等候的人群,叶利钦出来,人们马上围上去,期待他发表一番有关国家政治的重要言论。不料叶利钦竖起大拇指,对人群大声喊道:“你们的酒,真好!”

   因心脏病加重 俄前总统叶利钦突然去世

  新华社莫斯科4月23日电俄罗斯总统新闻局23日发布通报说,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当天在莫斯科突然去世,享年76岁。

  俄总统机关事务管理局医疗中心随后通报说,莫斯科时间23日15时45分(北京时间20时45分),叶利钦因心脏病加重,在中央临床医院突然去世。据悉,1996年11月5日叶利钦曾做过7个小时的心血管搭桥手术。

  俄总统普京打电话向叶利钦的夫人及其家人表示最沉痛的哀悼。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格雷兹洛夫说,叶利钦将留在人们心中,他为国家做了很多事情。

   俄将为叶利钦 举行国葬

  中新社4月23日电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23日证实,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已经逝世,享年76岁。俄罗斯将会为其举行国葬。

  据消息人士透露,俄罗斯将会为叶利钦举行国葬仪式,有关方面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相关计划。预计叶利钦将会在私人墓地下葬,因为叶利钦本人笃信俄罗斯东正教。

   叶利钦政治生涯

   早年起落

  叶利钦1931年2月1日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南乌拉尔)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俄罗斯族。

  他在家乡完成中学学业,1951年考入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大学毕业后,作为一名建筑工程专家,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工作三十年。

  叶利钦196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74年起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叶利钦1985年12月任苏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秋,他被解除苏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书记职务。次年2月和5月,分别被解除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职务。

  1989年3月,在首次苏联人民代表选举中当选为人民代表,同年5月在苏联召开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进入最高苏维埃民族院,成为最高苏维埃代表。

  1990年5月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

  1990年7月,苏共28大上,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纲领派”提出的旨在改造当时苏联社会的一系列主张未被大会接受,他在7月12日大会结束时宣布退出苏共。

   主政岁月

  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以57.3%的赞成票当选为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1991年“8.19”事件后,他以俄罗斯联邦总统名义发布总统令,宣布中止共产党的活动。当年10月,他主持制定了包括放开价格,实行私有制和使卢布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等一系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同年12月,他同原苏联其他10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一起发表联合宣言,宣布苏联不复存在,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3年3月,叶利钦在议会剥夺多项总统权力之后,于20日宣布在4月25日举行全民公决之前实行特别治理。10月4日,动用军队进攻议会,宣布解散议会。

  1996年6月16日,在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获得34.82%的选票,在7月4日的第二轮投票中获胜,再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1997年3月28日,他第四次当选为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主席。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俄罗斯遭遇一系列经济危机,叶利钦多次进行内阁改组。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任命总理普京为代总统。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叶利钦曾多次访问中国与中国有特殊的缘份

  1996年6月10日,叶利钦在罗斯托夫的一个音乐会上起舞

   各方评述 叶利钦逝世

  中国日报特稿克里姆林宫一名女发言人说,因心血管疾病恶化,叶利钦于当地时间23日下午15时45分(格林尼治时间23日11时45分)逝世,享年76岁。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23日说:“我向已故者的家人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德罗说:“叶利钦是一名历史性人物,他对于俄罗斯的变化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向叶利钦夫人、亲戚,以及全体俄罗斯民众致以深切的哀悼。”

  主持完欧盟外长会议的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说:“我们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非常难过。”他表示,叶利钦领导俄罗斯达8年时间,而这正是决定性的8年。

  英国外交部发言人称:“对于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逝世,我们感到非常悲哀。1991年8月,叶利钦面对挑战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他带领自己的国家渡过危机。”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称叶利钦是俄罗斯转型期间的一个关键人物,作为总统,他面临巨大挑战和困难,但他拉近了东方和西方之间的距离,并将东西方之间的对抗变成了合作。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