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何不利用读书的“功利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10:45 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特约评论员:王军荣(教师)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特别是重视青少年读书,可能是中国最不需要提醒的一件事,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以课业负担之重闻名全球的中国,孩子们却根本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一项阅读调查称,功利性阅读,正在败坏着中国孩子的阅读品位和胃口。(据《人民日报》4月23日报道)

  读书应是私人化的行为,而且更是无功利化的,可是青少年却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为了应试而读书,为了升学而读书。这致命的弱点就决定了他们读书的品味,决定了他们读书的局限性。

  读书是需要动力的。为应试而读书,其实也是一种动力。只不过,这种动力不是真正的读书人想要的。但是,在如今万物浮躁的年代,要想一个孩子能够静下心来,不为考试而读,只为自己的心灵而读书,这可能吗?就是大人自己也做不到。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国民阅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就是还在读书的人群中,又有多少人是为自己而读书?看看古人留下的名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黄金屋、颜如玉不是古代人读书的动力吗?不是他们的功利性的体现吗?

  对于读书功利性,我们不必采取防火一样的心态,我以为,我们引导学生读书,无妨利用好功利性。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我以为,无利也是不读书,当然这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的问题是,不读书,或者说只读有关应试的书,就能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节节上升,而且我们平时的教育也很少关注不读书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哪怕是一个学生犯了很大的错误,我们多是其它方面去追寻他犯错的原因,而很少从读书的角度去思考。这或许是读书节的悲哀,只有到了世界阅读日,才会想到阅读。

  我们现在还不到了批判功利性的时候,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更多的运用好青少年读书的功利性,使他们能够自觉的读书,这就需要我们在考试中创新试题,在教学中创新教育。如果学生要想获得较好的成绩,就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如果对学生的考核中,也有阅读量的指标,那学生肯定会自己要求读书,而学校和家长肯定也会大力支持。

  功利性,说到底是一把双刃剑,就看你怎么运用?据说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或许,当时的男人们进行读书就是为了获得爱人的亲睐。试想,如果勇士不是因为公主赠送的书,可能也不会读书,而那些男人们或许就是因为是爱人赠送的书而去读书。这其间何尝不是蕴含着某种的“功利性”?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对于阅读的功利性,我们不是批判,而是更好的运用。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