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摊还需从"技术困境"中解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02:48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李艳秋

  两个月前,上海有关部门表示将推出《城市设摊导则》,在市民同意的前提下允许部分马路设摊。这一“开禁令”甫一传出便受到多方关注,舆论对此也颇有期待。不过,昨晚来自主管部门的最新消息表明,原定于“五一”出台的《导则》可能在公布日期上存在变数,而目前城管部门仍将严格控制各违章马路摊点。

  城市设摊的“开禁”意味着我们朝先进和成熟的城市管理理念迈进了一步,而且从社会反响来看,肯定的声音占据了主流,其他一些地方也采取了借鉴的做法。但是,万一《导则》出台延期,无疑会让局面变得有点尴尬,尽管没有人能否认,由于城市设摊问题涉及到工商、税务、公安、城建等多个部门,要牵动多个管理体系,甚至可能需要超越一些现行的法律框架,因此遭遇操作层面的“技术困境”也实属情有可原。

  两年前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曾引用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考虑到马路摊贩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所以,如何搞懂他们的“生存哲学”并最终为他们的生存创造一定的条件,对城市管理者而言,恐怕是一门相当值得钻研的学问。在这一点上,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参考———以新加坡为例,该国三十多年来街头小贩的有序发展,不仅解决了马路摊贩曾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更重要的是使得大量普通工人、学生以及为一日三餐烦恼的贫困人群有效降低了生活成本。

  贩夫走卒,引车卖浆。马路摊贩古已有之。有关部门想到了用《导则》确立马路小贩的合法地位并使其拥有正当的活动空间,而且以摊点路段附近居民的意见为前提,把市民也纳入城市管理的整个体系中,无疑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城市管理理念的上升。然而正因为此举的现实意义,在操作层面上,必定需要一套管理部门、城市居民和马路摊贩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平衡的“多赢”机制,以获得优质而公平的城市管理效应。如果因此要付出一些技术上的成本、破解一些管理上的难题,有什么理由不迎难而上呢?换句话说,如何从“技术困境”中解题,也正是对城市管理水平的一次考验。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