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事件暴露“零团费”潜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06:21 大洋网-广州日报

  

假货事件暴露“零团费”潜规则
“皇室”被曝光后,一排店铺全部关闭。从4月初暗访曝光至今,假货事件绵延一个月仍风波不断。最新进展是旅发局主席田北俊带相关官员赴京磋商研讨监管之道。

  一条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的“假货”曝光报道何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媒体效应,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零团费”潜规则浮出水面

  “这种‘零团费’的旅游团冒出来有几年了。导游曾经上门来招揽,但是他们要的佣金太高,我们根本支付不起。”周志强坦言,面对潜在的大批客源,他曾经动过心,但行规如铁。

  除了商业环境外,假货事件在旅游界引起的震荡似乎更大。在这次的假货事件中,游客是通过报名参加深圳一家旅行社打出的低价香港游而“上钩”的。在旅游界由来已久的“零团费”这种极不规范却广泛存在的恶性竞争手法,被拉出了水面。

  “香港是运气不好”,广州一家知名旅行社的资深专家透露,所谓“零团费”甚至“负团费”出游现象可谓历史悠久,最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在激烈的竞争背景下产生。“哪条线路火,就有人跑出来做‘零团费’,比如前几年最火的泰国游,最早有‘零团费’。”

  最早想出点子并实施的正是商家本身,与旅行社合作,把成本转嫁到购物的消费者身上。“成本不能凭空而来,团费越低要在游客身上榨取的钱越多,不卖假货怎么赚钱?”

  从另一个角度看,正规经营的旅游行业认为这次假货事件还是具有一定的正面辐射作用。一个典型的现象是,在今年“五一”的旅游市场上已经传来消息——“休闲游”、“纯玩团”等高品质团报名情况普遍有较大升幅,有些团种已经爆满;相反,“购物团”、“低价团”等受到负面效应影响,报名人数普遍大跌。

  政府危机公关的范本

  “假货多平常啊,怎么风波一连不断?”这恐怕是很多人对香港假货事件的直接感受,就连当初暗访的央视记者自己都没有想到,香港政府对于事件的一系列“狠措施”如此大张旗鼓——不仅在事件发生翌日,各有关部门就第一时间赶赴北京了解情况,搜集资料回港展开深入调查,并相继发表声明。正因为政府一口气把购物退货期从14天延长到180天,才导致导游行业的集体不满,准备在“五一”期间罢工。

  “这是一次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的检阅,香港政府在事件中及时而‘高调’的反应很值得学习。”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博导王宁教授认为,经济要发展,诚信是极为重要的因素。“维护经济秩序本身就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假货事件本身是小事,但是政府一点没有把这个当作小事来处理,‘小题大做’显示了特区政府的长远战略目光。”

  他认为,对于任何政府来说,保护市场都是一种天职,但是内地也许假货横行太久,大家司空见惯,香港不是。香港一直是经济高度自由的“购物天堂”,把诚信看成重中之重,意识到商业欺诈行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在事件发生后的积极作为,可作为一次处理相关危机事件的范本。

  “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在不断融合,也在不断影响和渗透,但如何在这种融合中逐渐促成更完善的体制,消磨危害市场的因素,保留规范而积极的因素,这是两地政府都需要积极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问题。”他表示。

  香港假货事件簿

  4月1日 “香港购物暗埋骗局”在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

  4月2日 香港海关巡查57间专门售卖货品给内地游客店铺,4月13日起诉1家店铺的负责人。

  4月3日 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何柏霆急飞北京,与国家旅游局官员商讨相关的监管问题。

  4月7日 一批武汉游客到“皇室”退货,其中两人买了两只伪劣手表和13部相机。商家同意退货要求,拒绝赔付车旅费。

  4月10日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宣布将与警方及海关设立通报机制,通报内地游客在港购物的有关投诉。

  4月13日 香港旅游业议会和海关举行讲座,讲解商标说明条例及售货员向游客推销时可能违反法例的问题。香港旅游事务署表示拟将商品说明纳入扣分制度。香港入境团旅行社协会宣布,对零团费或超低收费的内地团增加300港元团费。

  4月16日 香港旅发局主席田北俊透露,4月上旬到港内地游客平均减少4%,并预计五一黄金周减少半成至一成。

  4月18日 香港政府、业界及旅发局举行会议,公布将“14天100%退款保证计划”时限延长至6个月。

  4月25日 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田北俊赴京参加“第三次内地与香港旅游业界工作磋商联席会议”。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表示:“内地与香港必须联手打击‘零负团费’,规范赴港游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

  同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四地消费者组织共同发布了内地消费者赴港澳旅游购物的“三项注意”和“四点建议”。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