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百年城隍重现万人齐赴春季庙会盛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3日00:4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五月二日电(记者 李佳佳)石库门内,“栀子花、白兰花要伐”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街道旁,“刀剪行”、“筷箸”、“布庄”等幌子林立……“五一”期间恰逢复古改造的上海豫园老街百年华诞,众多中外游客与上海市民纷纷奔赴“二00七豫园春季庙会”,昔日古朴老街再现当年客似云来的庙会盛景。

  豫园老街上最响当当的要数九曲桥畔的“南翔小笼”店,每每皮薄馅多汁浓的包子甫一出炉,那浓郁的香气就惹得绵延数十米排队久候的八方来客全然顾不得形象。这边一屉在手者忙不迭地当街大块朵颐,那边仍在等候中的各位则犹如烧味店内待售的烤鸭,伸长了脖子望眼欲穿。

  “转战”老上海商业街的城隍庙中心广场,那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民间手工艺品淹没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远处,穿着传统服装的卖花姑娘、卖报童、卖五香豆、卖棉花糖等的巡街队伍,在“大街小巷”中穿梭。走近了看,剪纸摊前,十指相缠的情侣们专心致志于老师傅手中以己为原型的现场制作;春茶铺前,夫妻店主一位忙于现场“炒茶”的技艺展示,一位则连吆喝带推销地拉着兴致盎然的外国游客,捧出新品招揽更多的生意。

  集聚了四十余家极富中国民族风情的特色商铺,这条筑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一九0七年)的上海百年豫园老街可谓一店一品。全长百余米的街道既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老字号如王大隆、丽云阁等,也有中国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特色专业户如筷子店、手杖店等。

  历经了百年风雨,上海的豫园老街道的走向、宽度和长度,以及街道两旁商店的规模和经营特色,仍基本保持了百年前的风貌。据悉,老街上共包含了四十五只招牌、十八对抱柱联,每个抱柱联均以不同颜色、不同字体书写了劝人为善、恪守祖训、勤奋上进的内容,充分表现了百年民族商业文化的深厚积淀。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