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最大容量岂容随意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1:25 北京晨报

  “五一”黄金周北京接待游客总量和旅游收入达到486万人次和41.67亿元。

  对于景区来说,盆满钵满固然可喜可贺,然而,激增的游客数量也给早已不堪重负的各景点带来了更大的压力。2日,故宫的游客接待量达到11.48万人次,是最大容量的2.3倍。达到和超过最佳接待容量的景区还有龙庆峡、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等。我们不禁要问,如此“娇贵”、“年迈”的景区如何能够在一天内经受这么多双脚的反复踩踏?而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殿阁、砖瓦、文物,如何能在如此拥挤、混乱的情况下展现出其应有的光彩和价值?当然,比这更为重要的是,景区自然和人文环境遭受的破坏以及超负荷运转带来的安全隐患是否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和警觉?

  “景区最大容量”并不仅是个数字概念,更是一条警戒线,任意超越必然会带来观赏质量的下降和安全隐患系数的上升,然而在“红色警报”屡次拉响时,我们却依然看到最大容量一次次被突破、客流纪录不断被刷新。那么,制定这一指标的初衷和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条“红线”如何发挥其警戒作用?一年多以前,香港迪斯尼乐园因为游客猛增,在达到最大容量时果断实行停止入园,即使早已预订门票的游客也吃了“闭门羹”,做法虽欠妥,但却保证了游玩质量和游客安全。这一做法值得我们的各个景区在进行必要改进后借鉴使用,实行高峰时段的限峰、错峰等。

  “最大容量”这个指数应当真正动起来,发挥调节作用,不能是停留在纸面上、须知里的死板数字。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