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海一市场在售疑似织纹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09:36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周洁莹、肖欢欢 通讯员郑美华、胡腾)近日北京地区发生了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卫生部发出公告要求任何餐饮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并提示消费者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的,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但昨日佛山某水产市场仍表示有织纹螺出售。禅城区卫生监督所昨日在其官方网站通报提醒,春夏是织纹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普通市民无法辨别毒螺,食用一定要谨慎;另外,即使是其他贝类也可能因赤潮而带上贝毒素。 疑似织纹螺21元一斤 记者昨天走访了佛山的山紫市场、同济市场、普君市场,均没有发现有织纹螺销售。同济市场一位销售水产品的小贩告诉记者,目前正是食螺淡季,因此一直未进货销售,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螺类产品多为藻螺、石螺和花螺。 而记者随后致电南海盐步水产批发市场。该市场信息员郑先生告诉记者,该市场出售的一种海螺跟海丝螺(织纹螺的别称)性状非常相似,估计就是海丝螺,价格是21元每500克。对方还表示,对于北京出现市民进食螺类中毒的情况并不知情,但是他们的水产市场上销售的螺肯定是卫生合格的。 食20克就可能中毒致死 禅城区卫监人员介绍说,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神经性毒素,其肝脏含毒最多,其次为肌肉、卵(精)巢及贮精器。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食用20克就可能中毒,并可能出现呼吸麻痹致死的危险。 “织纹螺致毒主要与其生长的季节和海区赤潮有关,如果生长的海区由于污染出现赤潮,织纹螺摄取了赤潮中有毒藻类的毒素,变成‘毒螺’,就会对食用螺的人类造成健康危害。” 有关人员介绍,有毒的主要是织纹螺中的一个种类光织纹螺,生活在潮下带至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体形较胖,体色偏浅,壳面螺纹较不明显,春夏两季毒素含量较高。 部门反应 佛山市农业局副局长林效祥昨天告诉记者,佛山本地农产品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人工养殖的螺类,如田螺、石螺、花螺、福寿螺等。织纹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佛山人进食该螺类的风气不是很盛。 目前,佛山已全面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所有海螺在进入市场销售前都会接受溯源检测。截至目前,农业部门在各区设置的监测点尚未收到市民进食织纹螺中毒的情况。 温馨提示 卫监人员则提醒市民,近海海域一旦发生“赤潮”,应禁止采集销售和食用贝类。 加工贝类前应先用清水浸泡、漂洗,使毒素溶于水中,去除或减少贝毒素含量;贝毒素主要积聚于贝类的肝脏、胰脏等内脏,加工或食用时应去除内脏。 特别提醒 ① 织纹螺广泛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 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约1~2厘米,宽度约0.5厘米,螺层约8层的居多,螺壳上有褐色或黄色的纵向螺纹,肉体淡黄色。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