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房奖车 考生为奖励而高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05:1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专家:物质奖励应有度,否则会给考生及老师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考出精彩·2007高考系列报道8

  “儿子,只要你能考上川大,我们就在学校附近给你买一套小户型,以后学习、工作都方便。”高考前夕,家住蒲江的韩女士这样向儿子承诺。记者近日就高考奖励这一话题展开调查时发现,高考奖励仿佛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水涨船高,奖车、奖万元现金早已不是稀罕事,如韩女士一样,在记者调查的家庭中,有3个家庭都打算以高校周围的房子作为子女考上好大学的物质奖励。不仅是学生,不少学校也向高三老师抛出了诱人的物质奖励,刺激高三老师在最后阶段能培养出更多的一本考生甚至“状元”。专家认为,物质奖励应有度,否则会给考生及老师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现状篇

  考上川大 买套房子作奖励

  小纪是蒲江县的一名高三学生,从他上小学开始,每到考试前,父母都会许下诺言:如果考得好,就能得到各种物质奖励。在他上高三时,母亲就承诺:只要考入川大,就在学校周边买一套小户型作为奖励。

  “现在看来,考入川大不成问题,这套房爸妈是送定了!”小纪信心十足地说。

  在谈到为什么要送儿子一套房子时,韩女士说,儿子从小就比较独立,以房子作为奖励,一是激励他朝着目标去努力奋斗,二是希望他毕业后能留在成都工作发展。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把房子作为高考物质奖励送给子女的家长还大有人在。一些家长早已在理想的高校周围选中了楼盘,一旦子女考上,将立即购买。

  奖车奖现金 奖励应有尽有

  像小纪同学这样能获得一套房子的考生在今年虽然还属于“稀有”,但大多数家庭也为孩子许下了如电脑、高档手机、数码相机、MP4、DV、旅游等物质奖励,有的家庭还为孩子许下了买汽车。如果这些考生达到考前确定的目标,家长就要花费上千元到数万元去兑现承诺。

  毕业于成都体院的龚小姐回忆起6年前一笔高达3万元的现金奖励时,仍显得十分激动。那年,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她通过努力最终考入父母事先说好的学校。为此,她家大摆宴席,请来亲戚朋友一起庆贺,3万多元的礼金也轻松进入龚小姐囊中。拿到这笔奖励后,龚小姐立即买了许多喜欢的衣服和饰品,还和同学一起旅游了一趟。与龚小姐情况相类似,今年也有不少家长为孩子许下了上万元的现金奖励。还有甚者,一名高三女生还与父母签订了这样的高考奖励协议:只要认真复习备考,高考结束后,就带她去美容医院做整形手术。

  受访的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都考上大学了,花点钱去实现他们的心愿也是理所当然的。更主要的是,这种办法“确实能够刺激孩子去努力”。

  学生考得好 老师奖金也不少

  记者调查发现,不仅学生能得到丰富的高考奖励,许多高三老师也可得到学校承诺的物质奖励。

  成都某高中高三教师奖励目标书规定,以一个班为单位,该班班主任的奖励为:该班考上一本线的考生人数乘以2000元;其他科任老师则乘以1500元。该校高三班主任黄老师称,几乎成都每所高中都有对高三老师的奖励办法,一些学校甚至开出,如果出了一个区、市甚至省“状元”,奖励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数万元甚至10万元不等的高额奖金。

  争议篇

  家长学生:奖励效果很好

  韩女士奖励儿子的理由是,儿子虽然聪明,却很粗心。在他上小学三年级时,为能让他细心点,就承诺考试得满分就奖励他最喜欢的赛车模型,结果后来考试果然得了双百分。从小到大,用他最想得到的东西去鼓励他,效果都很好。

  绝大多数考生表示,如果家长在高考前许诺一定的物质奖励,自己在学习中会更有劲儿。高三学生刘重浪说:“父母许下的高考奖励都是我非常想得到的,这样学习有了动力,我每天都非常认真地复习,对父母的奖励志在必得。”

  也有极少数同学对考前要求父母物质奖励的做法表示不屑。考生小王称,考上理想大学是自己应做的事,家长已为自己的学业付出了太多的心血,高考考好了还要物质奖励,不应该。

  老师:奖励变味像是交易

  对家长给予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不少高三老师表示担忧。他们认为,家长都在考前以丰厚物质奖励给孩子许愿,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成都实验中学沈校长认为,考生考取理想大学,家长给予一定奖励无可厚非,但如今的奖励已经变味,就像是交易。“一些家长承诺的奖励完全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孩子们在无意的摆谈间有了互相参照的依据,强化了他们的金钱意识,于是不断向家长加码,使得家长无可奈何。”

  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樊彬校长则称,一些考生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达到目标,奖励落空了,这会给他们造成难以弥补的心理阴影甚至引发悲剧。

  建议篇

  奖励不应该只是物质的

  四川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心理专家格桑教授指出,在某一阶段,物质方面的奖励,能使学生在精神上产生满足感、情绪上产生愉悦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鼓励,从而产生再努力、继续进步的欲望。但长期给予物质刺激,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奖励。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激励方式,不要单纯在物质方面进行刺激,精神方面的鼓励更应受到重视。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家长根据孩子的爱好约定一个物质上的奖励,确实有利于刺激他们在最后冲刺阶段好好发挥。但绝不能一味听从孩子的,家长绝不能有“只要考上名牌大学,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的意识。专家建议,给予奖励应有限度,根据考生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再来决定该奖励什么、怎么奖励。 记者王迪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