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须给外来孩子更多的教育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00:06 红网

  在宁波北仑的外来工,不忍心让孩子在家当“留守儿童”,因嫌民工子弟学校的学习环境差,又面临公办小学的学额僧多粥少,于是,为争抢一个入学名额,数百外来工在校门口打地铺排队(5月14日《现代金报》)。如此辛酸的一幕,叫人几多感怀,几多期待。

  出外打工,能将孩子带在身边,就是一种进步;如此不遗余力地要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更是令人感动的新现象。这既说明宁波的务工条件好起来了,外来务工者有精力可以照顾孩子;也说明宁波外来务工者的收入高起来了,可以支付孩子在宁波生活的费用。更让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将孩子带在身边,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对社会和谐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也有助于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使之能更好地效力于宁波的发展。此外,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农民工子女不仅免受“留守”之苦,而且还有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可能赢得比他们父辈更有出息的人生。

  各地的中小学在满足当地学生入学的基础上,向外来学生打开了入学之门,拓宽了教育公平的路子。但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和宁波北仑一样,往往学额有限,供不应求。随着外来务工者越来越多,带到父母身边来的外来孩子越来越多,与之相比,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解决办法,只有两种:要么加大投入,既努力丰富优质教育资源,更重视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尽可能向外来学生提供公平的入学机会;要么维持现状,满足于将一些富余学额供应给外来学生,听任抢不到学额的孩子,或进学习环境不好的民工子弟学校,或回老家继续“留守”生活。可供选择的办法是有两个,但于情于理,所有像宁波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都应采用前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为经济发展离不开外来工的贡献,义务教育这样的公益事业,也就理应考虑外来工子女的享受;因为财政收入,是当地人和外来工共同创造的,依靠财政支撑的公办学校,理应向外来工的孩子开放。当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的时候,加大投入是需要的,推进均衡也是需要的。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资源趋紧,通过公平入学来增加对外来民工的吸引力,不失为一个良策。这跟“高考移民”有着根本的区别,不可同日而语。既可以扩大公办学校的招生潜力,也可以扶助民工子弟学校办出质量,在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的问题上,经济发达地区要有足够的诚意和良知。

  帮助更多的外来工母子团聚,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情怀;给外来孩子提供公平的发展起点,是教育落实全面发展的需要;让教育事业适应外来工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高的现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而让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则是整个民族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说,给外来工的孩子更多的教育公平,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稿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