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见风景出门入花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05:40 深圳商报

  “基层基础年”、“城市管理年”为深圳全面“美容”

  开窗见风景出门入花园

  【本报讯】(记者黄明钢)“城市管理年进行一年,环境更美了,居住环境更舒适了。城市管理年让市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直关注我市城管年活动的市民刘祥这样对记者说。

  2006年是我市首个“城市管理年”。一年来,在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深圳城市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闲置空地建社区公园

  昨日下午,记者在福田景丽花园社区公园看到,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居民们在社区公园的亭子下休闲聊天。

  “小区建了社区公园,居民出门就可逛公园,心情特别舒畅,小区管理也轻松多了。”福田区景丽花园小区物业管理处主任这样对记者说。

  据介绍,福田景丽花园门前原来是一片500多平方米的空地,地方不大,几年来却被非法营运的蓝牌货车停得满满当当,以前外来人员进来的也多,使得小区门前治安和卫生状况都不太好,业主车辆很难出入。他们把情况反映到莲花街道办,街道办考察后,决定在此建一社区公园,解决了乱停车问题,又为居民创造了休闲的好去处。去年4月份,社区公园建成了,景丽花园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小区。

  据市城管局局长吴子俊介绍,2006年市城管局筹建和协调各区建设了社区公园107个,使我市各类公园达442个,实现了“公园城市”的目标,形成深圳“花园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花园”的独特景观。

  深南路成景观路

  家住深南路边的周继强先生,最近有几个从内地来的朋友到他家聚会。他推开落地窗,让朋友们看看深南大道的风景。朋友们一致称赞,深南大道道路平坦宽敞,花草树木色彩明丽,真是一条景观大道。

  周继强说,深南大道以前路面不平,车子走起来噪音大,家里很不安静。改造后的深南大道用了新材料,噪音小多了,现在待在家里,感觉不到车子的吵了。

  这是城市管理年道路修缮带来的新景象。去年,我市对超龄服役及破损的道路进行全面整修,列入规划的道路17条,其中尤其引入注目的是深南路修缮及交通改造。

  据记者了解,深南路改造自2006年9月28日动工后,市道桥维修中心坚持质量第一,精心组织施工。上海宾馆以东至新秀立交段于2007年春节前完工通车,上海宾馆以西至南头海关段于今年5月1日完工通车。市民们看到了深南大道的美丽容颜,交口称赞。

  据了解,其余16条道路改造自去年12月下旬开始陆续动工,目前已完工的有5条,其余计划2007年6月底前完工。

  城中村旧貌换新颜

  虽是城中村,但没有常见的乱拉滥接的架空管线,街道全部经过硬化处理,路边鲜花盛开,这是记者在盐田区梅沙街道上坪村看到的景象。

  上坪村片区建筑物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市政设施不完善,没有预留管线,架空线多。进行城中村整治时,上坪村片区共投入60万元资金,铺设管线581米,60多栋楼房的电话线、电缆线、电视信号线得到处理,全面实现了架空管线“入地、捆扎、贴墙、入管”。

  从梅沙街道办出来,步行到成上路,路边栽种有景观树,靠近鹅公芨社区公园一侧鲜花盛开。据介绍,投资500万元修建的这条成上路,已成为800米的景观路,为梅沙旅游区增添了一道风景。

  市城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盐田区率先实现了城中村整治全辖区达标。而全市55个街道办事处中有17个实现了全面达标,已有678个城中村和社区通过考核验收,达到了环境综合整治标兵村、标兵社区、达标村(社区)标准,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

  图:改造后的水围村社区。本报记者廖万育摄

  福田:物业转型提升社区品质

  【本报讯】(记者黄青山)通天地通讯市场选举产生了辖区首家民企党委班子;莲花北社区党委让“口袋党员”、流动党员有了一个“家”;沙嘴村实施出租物业转型打造高品位白领生活区……这是福田区基层基础建设带来的一系列新亮点。福田区委书记许德森、区长李平表示,“双年”为中心区高端发展竞争上游清障护航。

  一年来,福田区紧紧围绕“两个有”以及党组织、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的目标,不断提高“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组建率,扩大党在“两新”组织的影响力。截至2006年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339家,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115家。目前,全区共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348个,其中党委3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336个,管理党员4063名。

  在“双年”中,昔日以“黄”出名的沙嘴村关掉大批低层次娱乐场所。今年3月,福田区沙嘴村沙嘴物业管理公司挂牌运营,首批统一托管该村二坊一楼共1.9万平方米的临街物业,用于引进连锁商业专卖店和社区服务专营点。

  城中村物业转型是福田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城市管理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为配合城中村出租物业转型工作的顺利开展,福田区委、区政府决定投入资金,今明两年,每年投入2.5亿元,改变村内水、电、路等各项基础及公共配套设施的落后面貌,提供清洁环保的生态型、循环经济型能源设施和休闲场所,提供优质的物业和生活服务,这项建设不要股份公司和村民掏一分钱,全部由政府来承担。仅沙嘴村环境改造工程一项,区政府就已投入4000余万元。

  罗湖:两个倾斜面向基层基础

  【本报讯】(记者王斗天万鸿涛卢博林)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坚持实施“两个倾斜”,把“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基层基础和民生民计倾斜”,在“双年”活动中开创了城市管理和基层基础的新局面。

  近年来,市、区财政投向基层基础、民计民生的资金增加到21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由57%提高到75%。2004年底,罗湖就启动了老住宅区整治工程,建设社区配套项目,全面整治“三线”零乱、消防设施缺损、雨污混排、小区道路破损等问题,彻底改善小区环境。同时,引进物业管理进社区。目前,全区172个老旧住宅区基本完成环境整治并引进物业管理。

  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整治是罗湖“双年”的又一个亮点,渔民村的推倒重建和蔡屋围八、九、十坊的局部改造都获得了成功,做法和经验得到肯定和推广,现在31个“城中村”全部列进市里中长期改造计划。田贝村改造拆迁工作、水库新村局部拆建工程、湖贝新村市政改造和笋岗南村外立面改造基本完成,西岭下南村和向西村的改造规划已通过市里批准。在“双年”活动中,罗湖区政府投入7000多万元率先在“城中村”启动“三线”贴墙下地工程,目前,城中村“三线”(电线、电话线、电视缆线)工程基本完成。

  南山:重点路段进行景观改造

  【本报讯】(记者郑恺万红金实习生张琳琳)2006年,南山交出“基层基础年”和“城市管理年”的满意答卷:全年累计拨付基层经费5.19亿元,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全年共投入7.61亿元,全面完成了南海大道一期、东滨路一期、创业路等12个重点路段的景观改造,街容街貌焕然一新。

  据统计,基层基础年活动开展后,南山共出台了固本强基、基层管理和服务质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费投入机制等六大方面40条举措;出台了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数字化城市管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等七大方面27条举措。

  去年,全区投入7.61亿元,全面完成了南海大道一期、东滨路一期、创业路、沙河西路、沁园路和西丽湖路等12个重点路段的景观改造,街容街貌焕然一新。新建石鼓路、茶光路、同发路、同乐路、望海路等市政道路,有效解决了南山北部片区和南部港口的交通瓶颈问题。规范城区广告招牌,拆除沿街违规广告牌2827块,拆除面积达57705平方米。高标准规划灯光夜景,营造灯光精品,形成具有南山特色的“第二轮廓线”。

  盐田:零就业家庭保持零记录

  【本报讯】(记者艾建琪贾少强李迩)盐田区一年来始终把基层基础工作和城市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坚持将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向基层投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民生净福利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城中村改造速度加快,盐田三村、四村及西山吓村整体搬迁工程稳步推进;暗径东村拆除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完成了80%的拆迁补偿协议签订工作;径口、上坪及成坑村改造启动;社区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安排街道和固本强基社区建设项目投入3974万元。

  全年市、区财政累计向治安、环保、教育、卫生、就业等与辖区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投入财政资金5.46亿元。全年促进603名户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零记录,户籍居民参加社会保险率达98%。实行廉租房货币租配政策,解决了59户户籍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问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妥善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超前普及12年基础教育。建立健全社区卫生预防服务体系,建成了“15分钟卫生服务圈”。社会治安共投入1.55亿元,建成电子监控探头10146个。

  宝安:构建“15分钟就医圈”

  【本报讯】(记者郝又满张清华)记者近日在石岩医院设在捷家宝电器公司的医疗站里,见到了前来就诊的女工黄敏。她只交了1元的挂号费,便享受到了医护人员的悉心服务。小黄告诉记者:“自从在工厂建起企业医疗服务站,我们不仅看头痛脑热的小病再也不用大老远跑到街道医院去了,而且药费由工厂出。”

  记者昨日采访获悉,宝安全面完成市下达的93项和区自定的185项“双年”工作任务,其中“15分钟就医圈”建设和工业区食堂建设更是得到广大社区居民和外来工们的普遍好评。作为“十项民心工程”之一,宝安在“双年”活动中建成178个社康中心和18间社区医疗服务站,在全市率先实现“一社区一社康中心”目标,并将240万劳务工纳入全市医疗保险体系,基本实现工伤保险全覆盖。调查数据显示,现在宝安的各个社区,居民只需步行10至15分钟,便可得到社区健康服务。与此同时,全区基本实现千人以上工厂企业建成医务点目标,连同原有的医院和社康中心等医疗机构,全区现有医疗机构800多家,可基本解决数百万外来劳务工的就医难问题。

  在构建社区“15分钟就医圈”和基本实现千人以上企业建成医务点目标的同时,该区把切实解决外来工的就餐难问题列入“民心工程”。“双年”活动中,该区新建工厂食堂259家,其中已办证食堂可供全区61.3%的劳务工吃上经济实惠的放心餐,提前完成市里规定的60%目标。“以前我们总担心会没地方吃饭,现在不仅有地方吃饭,而且还能在干净卫生的厂内食堂吃上便宜、可口的饭菜。”记者在宝城45区富源工业区食堂采访时,正在用餐的几位劳务工一边用餐,一边对经过认证的企业食堂服务质量赞不绝口。

  龙岗:探索综合执法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毕国学特约通讯员苏成和毛晓俊)去年以来,龙岗区紧抓基层基础和城市管理不放松,在强力推进“双年”工作的基础上,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街道综合执法新模式,特别是去年6月展开的“百日行动”攻坚战,使全区环境面貌发生了大变化。

  据了解,从去年6月初开始,龙岗在全区开展清理整治重点场所、加强重点人群管理的“百日行动”。该区、街、社区全员发动,共出动29.5万人次,清空烂尾楼832栋,将4.5万套(间)老屋全部纳入管理,整治丙类出租屋7580间,拆除“三边”地带乱搭建204万平方米,清走重点人群10.6万人,全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其中八类暴力性案件下降26%。特别是疏散瓦解了68个长期盘踞在龙岗的“同乡村”,为彻底消除此类社会隐患开了一个头。

  去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龙华、布吉开展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后,龙岗区坚决下放行政执法权,除市规定的21项外,区有关部门行使的4项处罚权也下放给布吉、坂田、南湾三个街道,还在全区范围内选拔素质高、有执法经验的同志担任执法队负责人;三个街道分别组建了一支专业执法队伍,公安部门在执法队还派驻两名民警,与执法队联合执法。目前,龙岗区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遏制了抢建势头,大幅度减少了乱摆卖现象,清理了一些城管难点和死角,改善了市容市貌。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