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高热潜藏社会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10:13 南方日报

  股市高热潜藏社会风险

  除金融风险外,社会学者警示将衍生连串社会问题

  公交车上,摊开从网上下载的金融术语表,“研究”得专心致志;办公室里,自号“专家”的同事跟一帮半懂不懂的哥们在高谈股票涨跌;下班回家,夫妻俩还在为抛买哪只股票争论得不可开交……

  在“全民炒股”转为“全民赌博”的现时代里,伴随而生的是,居民存款蜂拥入股市,银行储蓄存款呈最大降幅,房贷、信用卡套现炒股猖獗。由此也衍生出诸多社会问题:赌博心理弥漫,价值取向扭曲,未来不安定因素增强……近日,记者连续走访多方人士、专家,对此进行了调查。

  散户汹涌

  80岁老人也开户炒股

  15日,户外热浪袭人。深南路联合证券6楼的营业部里,密密麻麻挤着开户炒股的人们,燥热的气氛更是在不断疯长。

  时间是这日的下午3时许,沪深两市刚刚收盘,已经入市的股民们情绪却不太妙。沪综指开于4055.83点,盘中最高至4069.85点,最低至3891.36点,收于3899.18点,下跌3.64%;深成指开于11754.70点,盘中最高至11828.93点,最低至11397.57点,收于11414.5点,下跌2.71%。然而,股指的短期小跌并没有阻挡人们疯狂入市的热情。

  “每天我们这里要开三四百个户”,记者见到小小的营业部挤着100多号人感到颇为惊讶,投资经理孙世伟不以为然。开户者以25岁到40多岁之间的人居多,也有部分老年人也想“淘金”,前不久就有一个80多岁的老人来开了户,顾问提醒也没有用。记者来到中信银行八卦分行网点和振华路中国建设银行网点,投资顾问也反馈说这些天忙得不可开交,日均要接待30余人开户。“很多人都不懂,也盲目涌进股市,潜在风险比较大。”孙世伟说。

  开户的群众多,大家到银行转账“掏”出存款投入股市的人也不断增多。中信银行相关人士介绍,相对从前,现在该银行的个人存款额有所减少,许多客户采用转账形式将原储蓄的钱转投资去炒股了。

  银行风险

  信贷资金违规炒股

  储蓄资金从银行流入股市,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部分市民欺骗银行,违规采用信贷资金炒股,对银行构成了较大的潜在威胁。

  这种担忧的确在银行业中蔓延。“虽然我们一直严格禁止信贷资金入市,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信贷资金已进入股市,万一股市出现大跌,这部分贷款可能面临难以收回的风险,同时客户也将遭受损失,这是我们不愿见到的。”一国有银行深圳网点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深圳的华夏银行、发展银行等数家银行目前对个人贷款的审核已经越来越严格,一旦发现客户申请获得一笔贷款后直接将贷款资金转入证券账户进行炒股,银行将马上撤回贷款。

  显然,银行的监管机构也注意到了行业所面临的风险。近日,深圳银监局发布《关于加强深圳市国内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管理的指引》,要求深圳中资银行在严格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准入条件、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等方面提高对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方面是降低因放贷上涨快带来的风险,另一重要方面,也是防止银行的资金流入股市。此前,各商业银行为了竞争个贷这块优质业务,纷纷推出一些新的品种,如加按揭业务和循环授信业务。在申请办理加按揭业务后,银行将对原先的房产按现在的市场价重新评估,客户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贷款额度。一些置业者通过这种方式,从银行获得了更多的贷款,其中有些人将这些资金投入了股市。目前,各银行对这方面的监管日益加强。

  社会影响

  或将衍生出各种社会隐患

  “全民炒股行为正由一种经济行为,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造成各种隐患”,接受记者采访时,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对此深表忧虑。

  记者在两日的走访中发现,受股市赚钱效应的诱惑,公交车上不少市民也在争分夺秒补习炒股知识,办公室、餐厅、街头都成为股票的热论场,“9点半上岗,15点离场,周一到周五,天天都挺忙”的打油诗在上班族股民广泛流传,生活中夫妻为股票涨跌吵得不可开交,引发家庭矛盾……

  “这种沉迷股市的现象并不正常”,乐正认为,它具有许多潜在的社会影响和危害。想捕捉机会,增加收入无可厚非,但许多人根本不懂股票或者一知半解,完全抱着一种赌博和侥幸心理,是有相当风险的。有些人在股市赚了钱,放大效应引发大家的“从众”心理,认为钱来得快而容易,就都蜂拥入市。有些人把握不好,干脆请假或辞工不上班,专门去炒股了,这就会损害职业理想和对事业的追求取向,更严重的还会丧失社会责任感,扭曲价值取向。

  更让乐正担忧的是,个别投机心理比较严重的股民,甚至卖房、挪用钱款、借高利贷炒股。这些“短视”炒股行为,给未来生活埋下隐患。这些疯狂炒股者,往往以新手居多,缺乏规避股市风险的能力,一旦赔本,便倾家荡产,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秩序。

  潜在的危害警示着社会保持理性和平和心态。乐正提醒炒股群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借鉴“泡沫”股海翻船的历史教训,冷静投资。

  本报记者 卢先兵

  提个醒

  慎对结构性泡沫

  研究银行系统的业内观察家柳先生认为,现在兴起的“全民炒股”热,主要是因为市场流动性过剩,储蓄利率低,投资渠道少,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股权分置改革,闲散资金找到了股市这个喷薄口。当然,银行通过长期积累发展,已经拥有数十万亿的庞大存款总额,短期来说,一点点居民存款的转移,尚属正常,不会影响到银行业,存款还可能以其他多种形式回流到银行。另外,房贷炒股、信用卡炒股因本身成本和风险大,“冒险者”应属少数,银行可通过内部监管手段有效遏止。

  但是,从长期来说,因为当前股市存在“结构性泡沫”,如果这种“泡沫”继续发展下去,风险就会很大。加上楼市也有“泡沫”现象,违规投资者如果用房屋作抵押,因“抵押物”本身根基不稳,这样的双重泡沫叠加起来,情况就很严重。参与股市的还有一些地下大庄家,其很大一部分资金也是来自银行,万一股市“泡沫”破灭,造成的呆账就比较多了。

  深圳综合开发设计院经济学专家郭万达称,居民减少存款投资股市,短期不会“掏空”银行,还会逼着政府提高存款利率,影响到国家的各种经济政策往良性调控。股市会不会崩盘,还得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曹教授则认为,居民除了存款还投资炒股,是正常现象,关键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把房产或全部积蓄都押上,否则对个人对社会都会造成巨大损失。

  图:

  股市短期的下跌,并不能阻挡市民蜂拥入市。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