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00药店西安杨森告急 商企博弈能拉低药价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9日07:18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核心提示 ●南京医药和西安杨森之间的商企对话仍陷僵局。 ●江苏、安徽、福建三省500家药店可能买不到西安杨森,南京120家药店已开始陆续断货。 ●对于医院需要的、西安杨森独有的“救命药”不受停购影响。 ●南大国际商学院成志明教授认为,近几次国家药品降价,涉及合资药品的很少,合资药也应该降价。 ●江苏省消协秘书长居苏生认为,医药公司“倒逼”生产企业降低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减轻消费者看病负担应该是好事,在目前体制下不失为一种办法。 商企连线 三省500门店将断货 南京医药停购后,对市场影响有多大?记者昨天通过多方联系,采访了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滕学武。滕学武说,目前南京医药在南京有120家门店,在江苏、安徽和福建一共有500家门店,另外实行药房托管以来,南京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有64%是由南京医药托管的。也就是说南京医药在南京市场总共占了三分之一强,而在华东地区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滕学武表示,现在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停购”这么简单,他们同时还采取了封锁消息的做法,也就是说关于药品的销量、销售对象以及客户需求等对药企来说非常有用的终端信息,南京医药目前暂时不再提供给西安杨森。但滕学武表示,对于医院需要的、西安杨森独有的“救命药”这块是不受停购影响的,即使代价再大也会通过各种渠道确保货源,满足病人需求。 西安杨森电话无人接 面对南京医药的停购,西安杨森方面的态度目前仍不明朗。昨天记者拨通了西安杨森江苏大区经理王钧的电话,但他立即表示,自己只是经销人员,对情况并不清楚,建议记者采访该公司北京总部的公关部门。随后记者以及昨天从本报得知消息的多家媒体多次拨打了西安杨森北京总部的总机,但奇怪的是,公关部、总裁办、总机人工服务都没有人接电话。 记者昨天辗转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西安杨森此次并非没有反应。据说在两家第一轮谈判的第二天,西安杨森有关人士就主动和江苏其他商业公司接洽,探讨合作事宜。一些知情人士也指出,西安杨森不仅是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标杆”企业,还为中国本土培养了大量的销售人才,杨森的广告、营销策略是比较系统的,其品牌也让很多终端指明要杨森的产品。“一旦南京医药采用串货的方式,这就相当于把自己变成杨森的二级商。” 药店探访 百信药房开始断档 记者昨天走访了南京医药旗下的多家百信药房,发现采乐、派瑞松等西安杨森的药都已经只剩下几盒,达克宁霜、金达克宁等已经开始陆续断货。据记者了解,安徽的合肥等地一些药房西安杨森药品也已经开始断货。瑞金路百信药房负责人汪经理告诉记者,因为夏季是旺季,达克宁霜最早脱销,其他药也所剩无几了。西安杨森的名气比较大,确实有不少顾客是来了就指定买采乐、达克宁什么的,销售人员一般会推荐顾客选择同质类其他药品。比如拿采乐来说,南京白敬宇药厂生产的一种去头屑产品跟它就是同一种成分的,价格较采乐便宜20元左右。 其他药店仍然有售 记者昨天也走访了南京医药下属药店以外的一些其他南京药店。在新街口一家淮海药店,柜台里依然有达克宁、采乐等多种西安杨森的药品。营业员表示,这些药品销售情况还不错,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认牌子购买的。 读者设问 同药不同量竟也有差价? 昨天本报披露了一些具有“悬崖”落差的合资外资“贵”族药与国产药的价格,可家住下关的一位何先生告诉记者,即使是同样一个合资企业生产的药,不同含量的竟然也有很大的价格差距。 何先生说,前不久自己小孩咳嗽,到医院就诊时医生给开了一种上海合资企业产的规格1g的头孢曲松(一种消炎针剂),给孩子挂了两针,一针70多元。可是上个月孩子因为发烧去医院时,医生同样开了这种药,只不过规格是0.25g的,结果价格就是一针30多元,一次挂四针这种药,加起来同样1g的含量,价格就达到了120多元,这样的药价虚得是不是有点太离谱了?对此业内人士解释说,其实这其中的潜规则大家心知肚明。这家药企可能是“公关”得当,已经“垄断”终端,所以可以把自己一些比较热门的产品进行同质不同量的区别标价,以在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环节牟取更多的利润。 商企博弈能撼动药价? 此次处于利益冲突的商企之争,究竟能否给百姓带来实惠?为什么国家多次对药价进行降价,老百姓却是听得到看不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看病贵的问题是属于药品流通体制的综合问题,必须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综合考虑,如果能使生产流通环节通过降本增效带来的直接利益通过市场行为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价格、惠民)直接反馈给消费者,就可以形成解决“看病贵”难题的“组合拳”。 所以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的商企之争,不是说商家把药企的药砍下一毛钱,然后能不能掏出8分钱回报消费者这么简单,如果能够真正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调节,理顺药品各种环节的关系,老百姓的得益将不是在某个产品少了几元钱,而是让所有的产品价格回归其本身的价值,让老百姓得到长期稳定的收益。 同质化药能不能尝试? 本报昨天披露的部分国产同质化药与合资外资“贵”族药之间的巨大落差,成为今天读者关注的热门话题。有读者提出,自己觉得达克宁就是比其他同质药好,擦到皮肤上不油腻、吸收快。也有读者觉得尽管从理论上说药的主体成分一样,疗效也一样,但合资药外资药可能副作用会小一些。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因为产品的一些辅助成分不一样可能在治疗细节体验上会有差别。另外由于广告多、包装好等各种原因,“贵”族药在知名度和美誉度上也确实存在优势,不过很多“贵”族药价值与价格之间相差比例太悬殊,这是不争的事实。 专家视点 “贵”族药该低头了 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成志明教授同时也是某药业股份独立董事,对药业有较多接触的他昨天告诉记者,实际上,近几次国家药品降价,涉及合资药品的很少,降价的基本是纳入医保范围的药,而其中大多是国产药。 作为一个和老百姓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领域——药品价格,他认为,国家不能只通过市场来解决。现在大多数合资药企实际上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这样的结果,使得一些跨国药企获取了超额利润。据他所知,目前国内60%以上的药企是亏损的,利润非常薄,有的利润下滑甚至达到50%-80%,而跨国企业却没有受到降价的限制,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对药业来说,不能一味降价,也应该要仔细考虑中国制药企业的发展。如果同样的药,国产药降了,而在中国市场上的合资药不降,药价还是不健康的。另外,由于老百姓其实对于药品缺少选择权,只能根据药店里销售的药品来购买,因此消费者非常需要药店进行把关,在保证提供质量良好药品同时,把廉价的药送到老百姓手中。从这个角度看,南京医药这次勇敢地喊出“不”,是值得赞许的。他认为,医药行业是一个具有极高的道德使命的行业,百姓健康需求和利润对企业来说孰轻孰重?这值得考量,消费者也应该用自己的手,来投出选择权。 “倒逼”降本可以尝试 江苏省消费者协会居苏生秘书长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药公司与医药企业之间的利益之争,可能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价格等方面,通过停购等手段“倒逼”生产企业降低成本,从客观上说,对降低消费者看病负担是好事,在目前体制下不失为一种办法。但要真正降低药价,需要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对老百姓来说,不要迷信合资药;医生在开处方时,也应想到为人们节约药品费用;作为药厂来说,提供药品也有社会效益,应该想办法降低成本,不要单纯追求高额利润;政府相关部门则应加强监管,对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不法行为加强惩治。只要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各个阶层的努力,各个部门的齐力共抓,这座“大山”就能被掀掉。本报记者 薛 蓓 徐晓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