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欧洲出现新“三驾马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0日06:23 大洋网-广州日报
英法关系将改善 今天,英国和法国之间的裂痕似乎远远超过了将它们隔开的英吉利海峡。在过去10年间,两国领导人希拉克和布莱尔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出现最大的裂痕,导致两国交恶。从此,在处理美欧关系的问题、欧洲宪法的批准等问题上,英法双方你争我夺、恶言相向似乎已成了惯例。 然而,历史的风向似乎开始发生逆转。最近一期《时代》欧洲版指出,萨科齐和布朗这两位新领导人在观点和性格上都比两位前任要相似。虽然没有人会幻想重提摩勒的计划,但是两位领导人都有机会令英法关系回到友好的轨道。 布朗与萨科齐互相赏识 乍看上去,布朗与萨科齐有诸多不同,他们有不同的出身背景、成长经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政治曲线等等。然而,萨科齐和布朗在重要的议题——经济政策、国家身份认同和外交政策上有着出人意料的共同点。 两人都鼓吹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两人都具有颇具争议性的民族主义者倾向:布朗谈论的是“英国性”的重要性,而萨科齐则谋求设立更严格的移民标准;两人都对美国感到友好,但是对现任总统布什都敬而远之;两人都不像希拉克和布莱尔一样热衷于欧洲的统一,在这一问题上都比较务实;两人都缺乏耐心,经常发脾气,批评者称,两人都时有独裁倾向;两人都对最高权力有过一段时期的黯然等待。 伦敦一家智囊机构——欧洲改革中心的主任查尔斯·格朗特表示,萨科齐、布朗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可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欧洲领导层,成为欧洲新三驾马车的权力核心。他说,他们三人“都是大西洋主义者,经济上都很自由,对欧盟都是采取一种讲求实际的实用态度而不抱有意识形态上的狂热。” 外交新手齐上阵 英、法两位新领袖都是外交政策方面的新手。虽然布朗在财政大臣任上已经初试身手,但是他继承下来的是伊拉克战争的残局,并且缺乏布莱尔在美国的认同度以及与布什的私交。这或许会导致其与美国的交往初期并不顺利。 有观察人士称,从布朗在伊拉克问题的态度上可以判断,在伊朗核问题上,他也不太希望采取军事行动。而萨科齐在攻打伊朗方面也颇为犹豫。迄今为止,美、英、法三国在伊朗问题上维持外交压力和经济压力的立场是一致的。这一立场提供了美国和欧洲在其他问题上合作的基础。 5月17日,法国新总统萨科齐任命亲英派的菲永为法国总理;同一日,英国传来消息:布朗成为新任工党领袖的唯一竞争者,这意味着6月27日,布莱尔就要将权力交到这个新工党领袖手中。而此前一天,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了上任后首次出访的法国新总统萨科齐,双方都表达了联手改变欧洲的决心。 自2005年11月至今,号称欧洲“三驾马车”的三大国德、法、英相继出现领导人的变更。随着布朗的接班,被媒体称为“新三剑客”的默克尔-萨科齐-布朗将取代施罗德-希拉克-布莱尔成为“三驾马车”的新驾驭者。 英法关系、法德关系一直是欧洲的核心政治关系。它们的错综交织决定着欧洲的未来发展方向。新的“三驾马车”将带领欧洲往何处去?人们拭目以待。 专题文字:吕 云 法德轴心关系依旧紧密 本报综合报道 5月16日下午,在萨科齐从希拉克手中接过权杖仅仅几个小时后,萨科齐就立即前往德国访问。分析人士认为,萨科齐选择德国作为其就任后首访之地,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表明法国新政府仍然将德国视为关键盟友,法德轴心关系将延续下去,法德将继续发挥“欧洲发动机”的作用。 在新闻发布会举行前,两位都是52岁的领导人用英语亲热地交谈着。而在首次工作会谈中,双方主要讨论了欧盟宪法危机和双边合作等问题。会后双方表示,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帮助欧洲摆脱目前的瘫痪状态”。分析人士认为,萨科齐入主爱丽舍宫后立即赶往柏林访问,除表明其重视法德间的传统关系外,也显示他与德国领导人在处理欧洲事务中的一些共同理念和紧迫感。 首先,在欧宪危机问题上,萨科齐和默克尔有共同的语言。2005年,法国与荷兰否决《欧盟宪法条约》,使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打击。2007年上半年开始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德国视打破制宪僵局为己任。默克尔上任伊始就表示,德国将争取使新条约在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前产生。萨科齐在16日的晚宴上对默克尔表示,他希望帮助默克尔重启对欧盟宪法的表决。此外,在土耳其入盟和与美国关系问题上,萨科齐和默克尔的观点也很接近。 在对美关系上,萨科齐和默克尔的前任希拉克和施罗德执政时期,以法德为代表的“老欧洲”在伊拉克战争和北约防务等问题上同美国产生较大分歧,欧美关系一度出现僵局。而刚刚上任的萨科齐和默克尔都已经明确表示,将努力寻求与美国改善关系。 新“三驾马车” 本报综合报道 自2005年11月至今,号称欧洲“三驾马车”的三大国德、法、英相继出现领导人的变更。 萨科齐:小拿破仑 18日,萨科齐公布了新政府内阁名单。目前,萨科齐政府将面临不少内政外交问题,其中内政将占用他大部分的精力。失业率是新政府面临的难题之一。 在外交方面,欧盟宪法公决止步于法国,法美关系又因为希拉克的反伊战立场始终处于低谷。而萨科齐从不掩饰对美国的赞赏,在上任后的演说中也主动向美国示好。可以预见,法美关系会得到一定改善。萨科齐在欧盟事务中抱着比较务实的态度。在欧盟扩大问题上,萨科齐明确表示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 布朗:“新撒切尔夫人” 布朗如今已成为200年来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财政大臣,也被看作英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财政大臣。布朗一直是英国经济的成功驾驭者,但外界也普遍认为,他缺少布莱尔和对手卡梅伦的那种个人魅力以及与民众的亲密关系。 布朗要接手的工党政府是个“烫手山芋”,在国内正处于支持率一路下跌的状况。伊拉克战争的惨痛经历让英国人对工党政府深恶痛绝,布朗在接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重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一时间可能无暇顾及欧洲事务。有舆论甚至担心他会在下届议会选举时被保守党赶下台,成为“短命”首相。 目前,缺乏外交经验的布朗对欧洲事务的态度还不明朗,这也将影响他在欧盟事务中的号召力。因此,分析人士对布朗在欧洲政坛的作为还抱着观望的态度。 默克尔:德国铁娘子 2005年11月22日,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并创下了德国政治史上的三项纪录: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首位来自东德的总理、东西德统一后最年轻的总理。 作为一名女性领导人,她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执政理念更加务实,善于节约开支,且更关注民生问题,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容易作出妥协。默克尔主张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成功地让德国经济奇迹般地重振雄风。在外交上,默克尔频频采取主动的外交动作,极力扩大德国的国际影响,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德国作为欧盟三大国之一,积极介入伊朗核问题,充当欧盟外交的领头羊。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关系特别融洽,布莱尔和希拉克也是她亲密的政治盟友。照目前形势来看,萨科齐和即将上台的布朗对她也同样友好。 旧“三驾马车” 本报综合报道 二战后,英法德三国成为领导“老欧洲”的三驾马车,在欧洲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国领导人作为欧洲权力的核心,习惯上被称作“三剑客”。从2005年底至今,在欧洲政坛驰骋了10年之久的“三剑客”施罗德、希拉克和布莱尔相继退出政治舞台。在新三驾马车的驾驭者即将登台舞剑的时刻,人们仍然难以忘记老剑客们的飒爽英姿。 希拉克 在任时间:1995年~2007年5月16日 年龄:74岁 性格特征:热情洋溢、坦诚幽默、浪漫多情、极具个人魅力 外号:“推土机”、“政坛常青树” 希拉克有着四十多年的辉煌政治生涯,他当了12年总统,两次出任总理,任巴黎市长的时间更是长达18年。他是法国二战后政治文化的代表人物,被看作“战争时期的英雄戴高乐和现代法国之间的联结纽带”。 经济停滞或许是希拉克总统任期内的最大失败。然而,许多法国人对希拉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外交能力大加赞赏。他被媒体称为“法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杰出代表”,“欧洲最后的斗士”。作为戴高乐主义的继承人,希拉克沿袭了戴高乐独立自主、敢于发出不同声音的基本路线,强调世界多极化,反对美国单边主义,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和对话。 布莱尔 在任时间:1997年5月2日~2007年6月27日 年龄:54岁 性格特征:思维活跃、具有亲和力、富有个人魅力 外号:“小鹿斑比”、 “特氟隆托尼” 布莱尔在英国政治史上留下了许多“第一”和“之最”。1997年5月2日,布莱尔首次当选英国首相,成为180多年间最年轻的首相,此后两次成功连任,是首位三次当选的工党首相。而1994年,年仅40岁的他成为工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 在内政方面,英国经济达到了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目前,英国经济的规模位居全球第五,英镑地位处于10多年来最稳固状态,失业率明显下降。 布莱尔最成功的政治遗产是促成和亲自见证了北爱和平进程,据称,这是他最引以为自豪的10年执政“遗产”。在外交方面,跟随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给布莱尔的政治生涯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民众不满、工党内讧和政府丑闻,令布莱尔执政后期处于尴尬的境地,也迫使他不得不及时交权给布朗。 施罗德 在任时间:1998年~2005年11月21日 卸任时年龄:61岁 性格特征:自立自强 、富有个人魅力 外号:“奥迪总理”(指其结过四次婚) 1998年,54岁的施罗德击败科尔,当选为德国总理。2002年,他获得连任。1998年,施罗德是在德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取代科尔上台的,执政7年期间,他奋力推行经济结构与社会福利体制的改革,致力于拉近贫富差距,解决失业问题。然而施罗德没有成功地领导德国经济走出困境。 在对外关系上,施罗德扩大了德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2003年,坚定地与法国站在一起,反对英美发动伊拉克战争,表现了二战后德国外交上从未有过的新姿态,反映了德国政治上的成长。不过,和希拉克一样,施罗德跟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关系也很疏远。 很快这些都是你的。 布朗 外交政策 布莱尔 伊拉克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