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布莱尔:一个被人惦记的“瘸腿”首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01:54 新京报

  由于外交政策的失误,即便内政多么出色,布莱尔也难以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但是,他年轻的身姿、干练的作风、快速反应的脑筋以及雄辩的口才,成全了他的“英雄”形象。

  托尼·布莱尔近两年时间的退位长征,即将到达终点。

  笔者到达英伦时,布莱尔正向唐宁街10号迈进。三次大选、五次战争、数次内阁改组、多项历史性改革,笔者都在伦敦近距离观察。“一个被人惦记的瘸腿首相”,是笔者在他下台时的总结。

  “布莱尔改变了英国”,这句略带褒扬色彩的中性词语是对他比较中肯的评价。他所改变的首先是工党历史,三次大选获胜,不管2005年大选怎样用尽花招,布莱尔是百年来第一个获得“三连冠”的工党领袖。他改变英国的还有解决了持续数十年的北爱和平问题,让刀光剑影的敌对双方坐在一个屋子里谋划北爱的未来;他改变了英国的政治版图,分权运动政策的落实给苏格兰高度自治、给威尔士中度自治,不管是否埋下联合王国分裂的“祸根”,英格兰国家议会决定苏格兰、威尔士命运的历史终结了。他同样终结了英国的政治传统,取消上院议员世袭制颠覆了历史,推进了民主改革进程。

  布莱尔在内政上颇多建树,把市场化策略应用到教育和医疗改革中,提高了攸关民生的这两大领域的效率,形成“政府投资增加与公共服务质量提高齐头并进”的良性循环格局,以致以削减公共开支为传统政纲的保守党也不得不“萧规曹随”,英国经济在过去10年一直处于增长的良好态势。实行最低工资制,采取政府出资和企业联合培训失业人员技能的“新政”,以及大力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英国的失业率保持在4%以下,成为欧洲面对全球化挑战中应变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不是说布莱尔在内政上“全面飘红”,他把权力中心从议会大厦转移到唐宁街10号,不仅自负,而且有悖于英国议会民主的常识。他提出的“什么样的人制定政策就该由什么样的人去落实”,虽然提高了政策执行质量,但也让不少未经大众选举的“智囊、才子”成了比议员权力更大的人,把合法的公务员体系撇在一边。大权独揽的结果是,工党发生了严重分裂,在伊拉克战争这样重大问题上一意孤行,并且发生了“金钱换爵位”的丑闻。尽管金钱不是为他个人所得而是为工党募集经费,但用权换钱是英国文化中最不能容忍的行为之一,用授爵这种公共资源来谋求政党利益,同样是“以权谋私”,布莱尔的政治操守不再被大众信任。

  可以说伊拉克战争是布莱尔的转折点。他没有听见伦敦百万人大游行的提醒,义无返顾地跟着布什开战。和美国“肩并肩”是英国的外交传统,不仅有丰厚的利益回报,也是英国在世界外交舞台保持重量级角色的技巧之一。但这次布莱尔整个一个“算错”:他以为伊战和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一样轻松,没想到战后一塌糊涂,而且明知开战理由不充足,反而持续地辩护,甚至出现“凯利之死”的悲剧。欧洲的“战争法”原则是,你只能打击一个入侵的国家,而不能向一个没有向你进攻的国家发动战争,况且战后在伊拉克并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武器”。伊战给英国的国家形象带来的创伤是,“这个国家不讲人权,不受法律约束,只甘当美国的哈巴狗”,这是英国人所不耻的。布莱尔的名字从此从“Blair(布莱尔)”变成了“Bliar(Bealiar的谐音,撒谎者)”,声誉从高峰向下滑落,直到被迫宣布辞职。

  即便内政多么出色,布莱尔也难以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但是,他年轻的身姿、干练的作风、快速反应的脑筋以及让反对党都不得不举起大拇指的雄辩的口才,成全了他的“英雄”形象。从理性的角度看,布莱尔是个“瘸腿”首相;从感性的角度看,他是年轻有为的政治领袖。这种反差,使他在今后依然会成为全球议论的热点,他也会被国内和国外的人不断地惦记,如同克林顿一样。

  □陈冰(广东资深媒体人)

  发表评论

  (共条评论)笔名:*邮箱:*

  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