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妥善处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矛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15:39 红网
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根本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和发展,也产生和累积了诸多社会矛盾。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党中央提出和谐社会的理念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力求以和谐的观念和实践,来协调和化解现实中的矛盾,促进社会良性有序地发展。同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种优化形态,和谐社会的实现是以各种社会矛盾得到妥善处理和有效化解为前提的。只有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阻碍因素,焕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创造必要条件。 妥善处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矛盾,首先要深刻认识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谐社会不是一个无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因此,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的“和谐”,人为地去掩盖现实矛盾或者回避矛盾。只有承认矛盾,正视矛盾,才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矛盾。必须承认,当前我国社会充满着矛盾,不论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有些矛盾甚至有激化的倾向。充分认识这些社会矛盾的严重性,分析不同矛盾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弄清各种矛盾发生的原因,掌握解决不同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是妥善处理和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前提。 妥善处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矛盾,必须统筹和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根源上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和激化的可能性。社会矛盾纷繁复杂,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人们之间利益的冲突或不协调。因此,减少和化解矛盾的治本之策,就在于积极有效地统筹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政府要积极作为,在法律的规范下加大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降低贫富差距,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通过加大社会公共事业和福利事业的投入,保障每一个公民能够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利益需要。 妥善处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矛盾,必须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缓和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冲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不可避免。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能靠压制,化解人民之间的不满和意见只能靠疏导。必须着力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让人民有表达自己诉求的机会和条件,使政府能够及时了解群众的情况和意愿。通过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度,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妥善处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矛盾,必须健全社会矛盾的处理机制,及时和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处理和解决社会矛盾,关键是要有健全的机制,当矛盾发生时能够及时了解和有效应对,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不同的矛盾。这就需要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掌握解决矛盾的主动权;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矛盾处理机制,构建完善的社会矛盾调解体系;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于萌芽状态。 妥善处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矛盾,必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爆发点。当前,要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最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甚至愤懑情绪,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当事人特别是政府部门的行为,严惩违法乱纪者,坚决制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同时,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妥善处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矛盾,需要积极培育和弘扬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营造化解社会矛盾的文化氛围。现实社会矛盾的发生和激化,常常是由观念的对立和精神的不平衡所引发,而理念的一致与心灵的和谐,则是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因此,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稿源:红网 作者:湖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