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公祭伏羲大典六月举行 甘肃省长诚邀中外宾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10:42 中国网

  

2007公祭伏羲大典六月举行甘肃省长诚邀中外宾客
甘肃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特色文化建设简介伏羲——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007年5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介绍甘肃省特色文化建设和2007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徐守盛省长说,甘肃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甘肃就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热土。著名的古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在甘肃大地就绵延1600多公里。广袤的陇原大地已经形成了具有甘肃地域特色的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黄河和伏羲文化、民族和民间民俗文化、戏剧舞台艺术等文化品牌。彩陶文化、长城文化、石窟艺术文化等在陇原大地交相辉映,不仅成为甘肃多彩的文化,也成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敦煌乐舞》等为代表的优秀剧目和舞台艺术,竞相彰显着甘肃特色文化独特的内涵和大西北的风情,向世人展现了悠悠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传承。

  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特色文化资源,2002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甘肃特色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战略,特色文化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省初步构建起特色文化战略格局。建成了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省博物馆新展览大楼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推出了《大梦敦煌》、《敦煌韵》等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精品剧目;形成了兰州黄河风情文化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武威天马国际文化旅游节、甘南香巴拉旅游节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同世界五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文化交流和合作;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考古发掘、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考古发掘入选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享誉海内外的《读者》杂志,成为中国期刊的著名品牌。概括地讲,地域性、多样性和特色性三个方面构筑了甘肃特色文化建设的骨干体系。目前,甘肃文化特色文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徐守盛省长说,2007年6月22日,也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气――夏至,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在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故里――天水市隆重举行2007(丁亥)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这是全世界华夏儿女共同朝觐祖先,共襄民族发展,增进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一件盛事。

  中华民族历来崇敬伏羲、女娲,尊称他们为人文始祖。如同亚当、夏娃创造西方文明一样,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薪火。作为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伏羲文化在甘肃特色文化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弘扬伏羲文化,倡导伏羲文化的创造、奉献、和谐等基本特征,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情怀,促进祖国统一,建设和谐中国和文化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水是伏羲、女娲的故乡,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有着8000年的文明史、3000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天水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朴,自然生态良好,素有“陇上江南”的美称。徐守盛省长热诚地邀请各位朋友借公祭伏羲大典之际,光临“羲皇故里”天水,感悟伏羲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公祭大典的庄严肃穆。同时,诚挚地欢迎各位朋友到甘肃大地走走看看,切身感受今天甘肃的发展,实地考察美丽的甘肃、多彩的甘肃和充满活力的甘肃。(陈维松)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