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旺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09:40 黑龙江日报

  李洪河

  虽然汤旺河并不是历史的名河,但那条引汤拦河大坝,如长江三峡般的奇观,气势恢宏;天然的瀑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给游客带来一种神秘感。

  汤旺河古称为屯河,以伊春的乌伊岭为发源地。河水从上而下在小兴安岭峡谷中曲绕而行,伴随着松涛,碧波荡漾,千回百转,宛如游龙,一泻千里。汤旺河途经乌伊岭、伊春、南岔、汤原等15个县(市)区,共汇集山泉及大小溪流611条,总长度492公里。汤旺河水行至汤原县汤原镇中凤鸣村西流入松花江,属松花江水系,是松花江东部较大的支流之一。

  汤原县因汤旺河冲积平原而得名,这里山川秀美,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从历史考证,汤旺河是金代女真语“屯”的译转。原词作“岛”角,即四面环水之岛。金代称涛温水、屯河;元代称桃温水;明代称托温江。至清代后期由于关内汉族遗民不断迁入本地,河名汉化为汤旺河。

  考古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大约距今6000多年前,汤旺河流域已有早期的居民,从事着原始农业,以刀耕火种,渔猎为生。从族属来看,属肃慎氏先人。汉代时为肃慎后裔邑楼人居地,勿吉人灭掉扶余国后,扶余人东迁至三江平原及其以西以东一带,定居生活。建立寇漫汗国,豆莫娄国。五代以后,黑水靺鞨始称女真。汤原县地方为辽代五国部盆奴里国,金代为蒲与路屯河猛安,元代为桃温军民万户府,明代为屯河卫,之后又称为固木纳城置成讨温卫。

  在小兴安岭山麓,汤原县香兰镇红胜村北汤旺河西岸,有元代桃温军民万户府古城址,现略长方形,原城墙周长为2500米,东西长750米,掘壕起墙,夯土板筑,下宽8米,上宽2米,高6米。有马面、角楼、瓮门、双道护城河等军事防御设施。该城历年出土文物有铜锅、铜镜、铁锅、铁镟和宋钱等,对研究汤原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

  当游客抚摸“桃温万户府”古城遗址纪念碑时,会使你联想到过去古战场那些戎装佩剑的将军和金戈铁马鏖战的场面,迄今虽说古城墙蒿草萋萋,但给人留下一种回味和思考。1980年5月24日,汤原县委员会将元代桃温军民万户府城址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月27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将元代桃温军民万户府古城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该古城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冽甘美的汤旺河水可浴可饮。1938年夏天,抗联六军军长夏云阶部队与赵尚志率领的部队,在汤原县的汤旺河西岸与日本鬼子一个团的兵力周旋,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抗联将士渴了喝汤旺河水,饿了吃汤旺河里的鱼虾,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存部队的有生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一天,国民党一股残匪攻打汤原县城,企图掠夺人民胜利果实。我人民解放军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下,利用汤旺河屏障阻击来犯的敌人,战斗打得十分激烈,从早打到傍晚,鲜血染红了汤旺河。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仍然坚守阵地,直到解放军援兵的到来,把敌人赶到汤旺河里,使我军大获全胜。

  星转斗移,岁月如梭。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汤原县人民巧夺天工,以河南省林县红旗渠为楷模,发扬人定胜天的精神,经历了几代人艰苦奋斗,白天红旗飘,晚上红灯照的人海战术,硬是用肩挑,锹镐刨,终于建成了引汤工程,实现了“西水东调”的梦想。

  引汤工程利用汤旺河天然水,引水渠绕过6个乡镇,驻汤单位两个农场,一个化肥厂,总干线长为33.8公里。这种天然无污染的汤旺河水,每年为全县浇灌40万亩良田。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