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2台63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建设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09:12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古城扬州南郊11公里,浩荡的扬子江不息东流。大江北畔,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发电企业——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1月26日下午,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4号机组控制室内,激动的掌声骤然响起,4号机组一次性顺利通过168小时的满负荷试运行。这标志着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2台63万千瓦超临界机组经过近29个月的艰苦奋战,已顺利建成投产发电。至此,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江苏省内首家拥有4台63万千瓦机组的现代化特大型发电企业,一跃成为全省第二大发电企业。

  大江作证。8年前,它见证了一座2台63万千瓦进口亚临界机组的诞生;7年后的新春,它又见证着这个企业自我加压、迎难而上的全新跨越。站在4号机组80多米高的炉顶,一江春水和江面上千舟竞发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具备着这大江的品格:它承载着公司425名干部职工的希望,奔腾向前,沉稳坚实,永不停息……

  决策:

  多方支持共谋发展

  “做好、做强、做优、做大,建成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特大型发电企业”是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战略规划。作为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最大股东方的江苏省国信集团,汇同扬州市扬子江投资集团发展公司和泰州市泰能投资发展公司两家投资单位,审时度势,放眼全局,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开展二期项目申报工作。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扬州市政府报送的关于加快建设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的汇报上作重要批示,要求抓紧论证申报。在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3月30日以发改能源[2005]528号文件核准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项目。

  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2台63万千瓦超临界机组,是在该单位一期工程安装了2台63万千瓦进口亚临界机组的基础上扩建,具有相当优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是扩建,因此无需征地拆迁,无需再建许多电厂公用设施,与新建同等规模电厂相比,节省投资达20%左右。据测算,二期工程2台机组投产后,总装机容量实现翻番,年发电量保守估计也将增加70亿千瓦时,经济效益有望成倍提高,国家和地方税收将增加2至3亿元。

  为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步伐,力争工程早日建成,早日发电,早日发挥效益,公司经营班子在完成一期2台机组生产发电任务的同时,对内部分工重新调整,每个人肩上的担子都比以前重了许多。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积极投入二期工程建设之中,有的跑项目,有的筹资金,有的催设备,有的抓现场……公司董事会要求两台机组分别在2007年3月底和6月底投产,公司经营班子自加压力,主动请缨,通过顽强拼搏,精心组织,两台机组提前到2006年11月底和2007年春节前投产发电。

  创新:

  从管理和制度开始

  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一期工程2台63万千瓦机组建设中取得了安全好、管理优、投资省、工期快的优异成绩,创造了“扬二”模式,当时全国电力建设领域掀起“学北仑、赶扬二”(学习北仑港电厂,赶超扬州二电厂)的热潮。二期工程是一期工程的延续,在具有63万机组丰富的建设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如何在高平台上高开高走,续写辉煌呢?公司经营班子在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扩建工程处,是该单位负责二期工程建设的一个综合管理部门,该单位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全面推行专业项目经理牵头负责制,让这个只有22名专业技术人员的团队高效率地承担起相当于一般新建电厂筹建处的整个职能。只要是专业范围内的工作任务,从进度到质量到责任,全部由项目经理承担,公司其它相关部门随时做好支援服务工作,分管基建工作的公司副总经理茹欣对这项制度的评价是六个字:“压力大,锻炼人。”

  管理规范化始终贯穿于该工程建设过程之中,二期工程管理按照小筹建、大监理的模式展开。但这并不意味着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建设者可以有丝毫的放松。他们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业主、监理违反了制度也要严格按规定进行考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他们不断拓展工程管理的深度和宽度,使得各项制度高效运转,营造一种有序、高效、规范运转的浓厚氛围,让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工期:

  从“不可能”变成铁一般的现实

  从2004年8月主厂房开挖,到2007年1月26日4号机组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投产发电,29个月完成两台63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安装投产,这样的速度足以获得同行的赞誉了。但是,了解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具体进程的人都知道,由于供货商在一些主要设备交付期上的延误,二期工程的有效安装工期已经被压缩到了极致。

  开弓没有回头箭,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干部职工选择了“背水一战”。

  ——倒排工期。在机组调试阶段,现场工作以每天、每小时计算,用安装保调试,以调试促安装,现场24小时连续倒班工作,每道工序都安排得格外紧凑,中间环节几乎不浪费一点时间。

  ——催交设备。为了解决设备不到位的施工“瓶颈”,制定了严格的设备催交催运考核办法,责任到部门、到个人,每月进行统计评价,主体施工单位也急业主所急,主动派出了多名专业人员驻扎到各制造厂进行催交和协调,大大推进了这项“卡脖子”工作的力度和进度。

  ——交叉作业。在主体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后不久,公司就组织外围工程的施工,始终保持外围工程与主体工程大体同步。在3号机组进入安装尾声时,公司又及时组织施工人员进入4号机组的安装作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打破常规,采用土建、安装、调试同时进行交叉作业的施工方法,大大缩短了工期。

  ——创新方案。锅炉水冷壁螺旋管的吊装首次采用了以标高控制管排角度的工艺,既有效控制了安装质量,又比同类型锅炉安装节省了两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国内最先进工期;烟囱钢内筒防腐在国内首次采用了玻璃鳞片工艺,节省投资300万元;锅炉冲管采用了大流量稳压和降压相结合的方式,仅用五天时间就达到了标准,从机组整套启动到通过168小时试运行,两台机组平均只用了16.5天,等等……

  奇迹在争分夺秒中出现:2006年10月11日,3号机组整套启动;2006年10月13日,3号机组首次并网;2006年10月28日,3号机组完成168小时试运,3号机组投产发电;2007年1月9日,4号机组整套启动;2007年1月11日,4号机组首次并网;2007年1月26日,4号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4号机组投产发电。

  质量:

  八个里程碑进度一次成功

  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工期虽紧,但质量、安全从未因此有过丝毫放松。该单位围绕“创精品工程,高标准达标投产”的质量目标,编制《二期工程达标创优规划及实施细则》,制定了相关工艺标准,成立了二期工程质检站,并成立了质量监督小组,充分发挥二期工程质量保证和监督两大网络作用,立足事前控制,加强过程控制,严格事后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严把质量验收评定最后关口。

  该单位还着重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现场验收管理,完善施工记录和管理台账,在重大问题上一律实行专家论证制度,在烟囱钢内筒防腐、水泵房沉井、凝结水管取水口顶管、干煤棚网架施工等重大施工问题上,建设、施工、监理、调试等单位一起充分听取各方人员的建议,组织同行业专家进行集体研究论证,用众人的智慧、集最新的行业经验来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这样的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自开工以来,公司累计召开各类质监会议24次,组织进行了4946个批次四级质量验收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8.4%;整个工程由省电力中心质检站组织质检项目共19项,项项做到零整改通过;公司内部质监站组织的质检项目达70多项,合格率均为100%。

  正是对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从而使工程在被压缩到极致的工期内才能创下这样的佳绩:两台机组先后取得了厂用电受电一次成功、锅炉水压一次成功、汽轮机扣盖一次成功、锅炉点火一次成功、锅炉冲管一次成功、汽轮机冲转一次成功、机组并网一次成功和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八个重大里程碑进度一次成功的优异成绩,处于全国同类型机组的先进水平。

  安全:

  “七个零”重于泰山

  安全,始终被放在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管理工作的首位。通过设计、施工、监理、调试等单位的共同努力,工程建设一举实现安全“七个零”的艰巨目标:零人身重伤及人身死亡事故、零基建环境污染和重大垮塌事故、零基建重大质量事故、零施工责任造成的运行设备障碍、零重大设备损坏事故、零重大交通事故和零重大火灾事故。

  工程建设之初,该单位就成立了基建安全委员会,建立了安全保证网络体系和安全监督网络体系,出台了《二期工程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二期工程安全管理程序和规定》以及《安全红、黄、白牌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的安全应急预案。通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形成了业主牵头、监理把关、施工单位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既要抓好一期工程的安全生产发电,又要抓好二期工程的施工安全,这对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特别是2006年以来,二期工程进入施工和调试高峰,上半年土建与安装交叉作业多,下半年安装和调试交叉作业多,施工现场各单位、各工种联合作战,高峰期人员达5000多人,这对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在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各参建单位分层次狠抓安全措施的落实,各参建单位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他们汇集各参建方安全监督力量,组成现场监督组,无论白天和黑夜,只要现场有施工,就始终有一支戴着红袖章的队伍监督在现场。由于工作扎实,防范到位,整个工程未发生一起人身、设备、机械、交通、环境污染和重大火灾事故。

  文化:

  成功背后的动力源

  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倡导以文育人,以文兴企,通过建设一流的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的发展后劲。该单位在职工中大力倡导务实进取的理念,培育一流企业精神,让职工在二期工程建设的热潮中迸发智慧和活力,让职工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追求卓越、勇争第一的精神孕育了二期工程丰硕的成果。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干部职工奋战29个月,取得了投资省、安全好、质量佳、工期快的优异成绩,创下了全国同类型机组建设和试运行的先进水平:整个工程造价约43亿元,比预算节约4亿元左右;工程建设期间未发生一起重大人身及设备事故;一举实现了八个重大里程碑进度一次成功的目标,机组投产后运行安全稳定,可控在控;建设速度比计划提前5个多月,提前投产,提前发挥了效益。

  超越自我、迎难而上的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建设。该单位在一期工程2台63万千瓦机组的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他们而言,二期工程2台63万千瓦机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轻车熟路。然而,面对新的电力市场形势,他们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这是一支善打硬仗、敢于胜利的团队。在项目报批阶段,他们运筹帷幄,迎难而上,办成了别人认为办不成的事。在设备供应滞后时期,他们南征北战,东奔西走,硬是把一件件设备运回了现场。在加快施工进度时期,他们昼夜奋战,勇往直前,把因设备供应滞后延误的工期全部抢了回来,且提前5个多月。

  务实进取、携手共进的精神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团队。公司经营班子发挥了坚强有力的核心作用,他们以对国信集团党委负责,对董事会负责,对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强烈使命感和高度责任心,兢兢业业,不辱使命。公司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成为既“专”又“全”的多面手。公司财务、经营等管理人员紧贴市场、开拓创新,成功地进行了资本运作,节省投资数千万元。工程建设期间,在省市总工会的关心支持下,建设、施工单位共同开展了“跨越杯”劳动竞赛,全体建设者以主人翁的姿态,满腔热情地投入各项工作之中,智慧和汗水浇灌出沉甸甸的果实。

  浩荡的扬子江,它不仅见证了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同时也见证了该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建设一流和谐发电企业的奋斗足迹。如今一座装机容量为252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达200亿千瓦时的现代化发电企业已巍然矗立在众人面前,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必将为江苏和扬州地方的经济建设增添新的强大动力。(扬二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