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的桃花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15:58 红网

  桃花堰是蒸水支流上的一个蓄水工程。桃花堰位于衡阳县渣江镇西。我的家乡就在桃花堰边,我是喝桃花堰里的河水长大的,不管我走到哪里,桃花堰都时常会萦绕在我的梦里。

  桃花堰原来是一座很小的水坝,后来在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中进行了重建。重建时坝上还修了一座石桥,石桥共有九孔,全是用大小一致的紫色条石拱卫而成。虽然大跃进时代的工程有些粗制滥造,但是桃花堰石桥的工艺却相当精美,整个石桥就像一处古香浓郁的仿古建筑。桃花堰区面积有五百多亩,当拦堰蓄水后,浅水区犹如湿地,深水区就是湖泊。那时的桃花堰就像一个小洞庭,浅水区长满了水草和荷莲,还有红菱茭白等水生植物。每年夏秋季节,河堰里的荷花分外妖娆。堰区经常还有白鹭和豆鹬等水鸟来觅食。白鹭的脚很长,觅食时总是漫不经心的在水面细看。我的一个小有名气的同乡,后来还写了一篇《白鹭看水》的文章。文中把白鹭以水当镜,戏水而食的细节描写得惟妙惟肖。而豆鹬比白鹭就活泼多了,但是它的鲁莽也使它犯了不少致命的错误,其中“鹬蚌相争”的故事讲的就是这种愚蠢的小鸟。小时候我们常到桃花堰里钓鱼和游泳,其中钓鱼父母们是支持和允许的。我们用蚯蚓作饵,钓得最多的是鲤鱼和鲫鱼,有时也能钓到黄鲨鱼和鲶胡子,最烦人的是那种像泥鳅一样的沙鳅。这种沙鳅有点像鳗鱼,但是肉质没有鳗鱼好。它的嘴很小,咬饵时很贼,我们明明看到浮标在摇动,起钓时却是空的,而且饵食早被它偷吃掉。有一年暑假,我到桃花堰边去钓鱼,鱼钩一下水就有鱼咬饵,但是整整一个下午我只钓到了一条小沙鳅,后来我任凭浮标摇动都不去答理。一直等到太阳落山时我才去收钓,然而钓杆却沉甸甸的拉不动。我用力将钓杆往岸边拉,拖出水面时却是一个两斤多重的大沙鳖。我喜出望外地把它拖上岸,只见那鳖甲上的花纹很有点像过去地主老财身上的缎花袍。第二天我把它卖到镇上的食品站,得了一块八毛钱刚好缴了那年秋天的学费。父母们是严禁我们到桃花堰里去游泳的,因为那里水太深,而且每年桃花堰里都要淹死一二两个人。然而只要我们一下水,我们就会把这些事儿忘记到脑后。上岸回家时往往会受到父母的责骂,但是在责骂中我们锻炼了水性。

  桃花堰虽然很小,但是桃花堰边却走出了两个名震环宇的名人。一个是前清的中兴大臣彭玉麟,此人本是桃花堰边的一个穷书生,后来因为洪秀全和杨秀清在广西金田村起义,朝廷委派曾国藩到衡阳办团练。曾文正公闻听彭某人研习过水师,于是请他出山建功业。彭玉麟从桃花堰边出发,带着他的水师从湘江到洞庭,据九江战鄱阳,最后官拜兵部尚书,功成名就后又回到桃花堰边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彭氏宗祠。据说当年慈禧太后还为彭氏宗祠赐了匾,但是那块匾在文革时期被红卫兵当作四旧被焚了。现在彭玉麟彭大人已经早作古,彭氏宗祠也改成了镇中学,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桃花堰不仅见证了彭氏一门的辉煌,而且仍然像滋润他们的先人一样滋润着他们的后人。

  桃花堰边走出的另一个名人就是台湾女作家琼瑶,此君本名叫陈[吉吉],她的祖父陈墨溪就住在桃花堰的上游兰芝堂,桃花堰成堰的那条河就在她祖父的门前过。琼瑶虽然不是直接从桃花堰边出来的,但是她身上的细胞里肯定有桃花堰里的水分子。琼瑶的祖父虽然没有琼瑶的名气大,但那位老先生却是一个很有民族气节的读书人。据说日本鬼子攻破衡阳后,陈墨溪老人就像明末清初的王船山一样,用一把纸伞一双木屐隔开了日寇铁蹄之下的天地。琼瑶那年回大陆,在长沙写了“遥望故乡,在白云生处”的词句,其实她的故乡就在桃花堰边。

  桃花堰里的河水流了一年又一年,桃花堰里的荷花开了一茬又一茬。桃花堰不仅是一个风景秀美的鱼米之乡,桃花堰而且是一个钟毓山川灵气的人杰之地,我为有这样的故乡而骄傲,我更为有这样的故乡而奋发和自强。

稿源:红网 作者:龙兮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