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冲击波中的股市生态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10:10 南方日报

  编者按

  5月30日到6月8日,正好是10天,这对不少股民尤其是今年春节后新入市的新股民来说,是人生投资之旅中的一个重大关口。一路暴涨摇摇欲坠的股市,终于被加征印花税的“突袭”击倒了,连续5个交易日持续暴跌的个股数百只,中国股市经历了本轮牛市启动以来最让人惶恐的时刻。

  谁也没有想到,调整会来得如此猛烈,不解、错愕、绝望、庆幸……在这短短的十天,股市上演了让人也许一辈子都难忘的故事。在不同的场合,人们彼此交流的不是“你赚了多少”,而是“你亏了多少”。有的人能全身而退,有的人财富只是稍稍受损,有人利用抄底的机会还大赚了一笔,当然有更多人近半财富化水……

  牛市还没有结束。即使如此剧烈的调整中,看好后市的人还是多数,股市还要继续走下去,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也会继续下去,不排除在冲向最后疯狂的道路上,股市还要再跌几个大跟头,能否避免重蹈覆辙,关键还是看自己。

  经过此劫,相信很多投资者都在反思和总结。投资没有绝对正确的真理和法则,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存之道。但在这次的大喜大悲之后,身边的这些故事也许将带给我们新的启发,下一次暴跌来临时,不要再如此的受伤。

  1 融资炒股:“飞”掉的房子和车子

  小蒋去年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国有企业工作,今年1月他拿出1.5万元试水股市。由于平时交游广阔,小蒋的信息颇为灵通,但在“以钱生钱”的股市中,1.5万元的本金未免太少,于是小蒋陆续将参加工作以来的积蓄投入到股市中。到了3月中旬,小蒋的股票资产“水位”上升到了接近5.5万元,其中包括他大半年以来的积蓄4.5万元和炒股以来净赚的1万元。

  随着行情不断走强,小蒋的财富也不断地增加。他开始设想,按照这样的财富增长速度,今年末他的总资产就会超过10万元,到时再让父母支持一些,明年就足够买房子的首付了,甚至可以买车了。同时,他也越来越感叹生不逢时:参加工作时间太短,本金不够多,否则股市早就帮他实现更多的梦想了。

  他向不少朋友表达了这些感叹。终于有朋友向他发出了注资的信号。陆续地,好几个“仗义”的朋友往小蒋的银行账号打了钱,金额从1万元到五六万元不等。到了5月29日,股指站在4300点以上时,又有一位朋友给小蒋汇来5万块,而他马上将这笔钱加仓了一只股票。这个时候,他的股票帐户里的资金接近26万元,其中的18万元来自朋友们的“慷慨”。小蒋在规划好如何给他们分配利润后,分别重仓了5只“消息可靠”的股票,并坚持“死多头”的操作。

  5月30日,阴天。早上6点,小蒋被一个有所“注资”的朋友的电话惊醒:当天凌晨财政部将股票交易印花税从0.1%上调至0.3%,要求即日执行。鉴于此前股市先后“抗击”了央行加息、监管层提示风险等等压力,小蒋虽然当时有点担心,但还是安慰了一下那朋友:等开盘观察了再说,不一定会出大问题的。接着,他给多个投了钱的朋友发去了短信,告知他们印花税调高了这回事,让他们也有所准备。

  当日,有近900只股票跌停,小蒋的资产缩水到了21.5万元。但经历过“2·27”、“4·19”、“5·15”这三次只跌一天次日即反弹的情况,他乐观认为:“明天就会触底反弹,雨后就是晴天。”

  反弹果然如约而至。5月31日,上证指数下探至3887点后强烈反弹,当日以4109点报收,这更加坚定了小蒋持股待涨的信心。然而,从6月1日开始,上证指数连续跌破8个整数关口,最终到达3400点上方。其间700多只股票经历了连续三个跌停。“一个接一个的跌停,我简直连电脑也不敢打开来看行情了。”小蒋说,他曾经想过补仓,但哪来的钱补进去?而且还会有几个跌停呢?

  6月5日下午收盘前的半个小时,小蒋咬牙将一只刚打开跌停的股票割肉卖掉,但刚一卖出,这只股票就飙升起来,收盘时相比前一交易日涨了5%。他再一次崩溃。而其中他在29日当天加仓5万元的那只股票,连续经历过5个跌停后,亏掉了2.5万元,一半的市值就这样流失。至于年末10万元总资产的目标、明年买房、规划买车,这些念头他再也想不起来了。

  这一周的股市的命运注定就是“忐忑不安”的震荡。经历了6月7日后的小幅反弹,小蒋的股票稍缓了一口气。截至6月8日下午收市,他的总资产不到16万元,市值蒸发了几乎一半。下一步如何操作,小蒋现在已经陷入了困惑,虽然还没有朋友要求抽回资金,但他觉得很痛苦,“不知道如何面对他们”。

  本报记者 骆海涛

  【启示】

  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有一个不能触碰的雷池就是——借钱炒股。如果贸然融资去炒股,可能会把自己陷入永远无法翻身的境地。

  2 稳健投资:清醒判断躲过大跌

  这次股市暴跌中,很少有股民能幸免于难,但稳健型投资者陈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此轮股市大跌,他在股票投资方面不但未受损失,其他房地产交易、房屋租赁方面还稳赚了一把。

  陈先生今年30岁,2003年从北京某著名大学毕业后,被国内权威媒体录用为经济记者。由于职业的缘故,陈先生开始研究股市,同时把自己每月收入按固定比例投入股市。当年,股市仍处熊市状态,但陈先生称股票投资没有亏,大概半年下来有10%左右的赢利。初尝甜头的他没有继续追加工资收入投入股市,而是开始了“房地产投资”计划。

  他本来可以租住单位的房子,每月房租还不到200元,但他认为迟早都要自己购房住,不如尽早购房来得划算。于是他工作不到半年便在广州五羊新城购了一套50万元三室一厅的房子。他先向父母亲借了20万元交了首期,余下的30万元向银行按揭,期限20年。在陈先生看来,除了生活的需要,买房更是一种投资,因为他判断广州楼市已经开始逐步回温。

  渐渐地,陈先生对资本市场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而且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了自己独特见解。2005年他毅然辞去记者一职,受聘于上海某投资公司,赴新单位任职时已提前还清原来购房的按揭款。2006年初,正是全国房价暴涨的高峰期,他把原来在广州购买的房子卖掉了。算了一下,除去按揭利息,还净赚了30万元。

  去年底,他被公司派到深圳工作,又在新开发住宅小区购买了一套房子,但并非自住,而是把该套房子租了出去,收益率大概在5%左右。自己在离工作地点近、服务设施较为配套而且租金更为便宜的老市区另租了房子。结果,今年以来,深圳的楼价又暴涨,陈先生的投资又成功了。

  “是否又计划把房子卖出去呢?”对于记者的问题,陈先生表示,“很有可能。但目前暂没有这个打算。深圳的房价继续看涨,何时卖还要看时机。”据其透露,至于何时拥有自己的房子,要看近两三年自己选择在哪个城市居住。

  记者帮他算了一下,毕业5年的陈先生,目前已拥有1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至于股票市值多少,不便打听。但从他的股票持有情况看,总市值至少也在50万元左右。

  这次大跌陈先生为何未受损失呢?他对记者称,投资股票跟做人一样,不能“贪婪”,心中要有准则,要知足。据了解,沪指于两月前初探3500点时,他手头的股票已全部清仓。之后,沪指一路攀升,他虽然老觉得自己太亏了,但按捺住心中的欲望,并没有追逐题材股,而是投资了一只绩优金融股。这次股市暴跌,该只绩优股微跌两天后大幅反弹。于今已稳赚40%了!

  本报记者 朱桂芳

  【启示】

  陈先生对于自己的投资非常有规划,理性而有前瞻性,对于股民来说,在投资股市之前,先放弃“暴富”的梦想,做一个认真的投资规划非常必要。

  3 投资港股:“避风”也无奈

  A股的暴涨与暴跌,让不少投资者胆战心惊,越来越多散户开始关注港股。广州公务员罗先生就是其中较早的一位。早在去年底,股指3000点的高位让他担心不已,他将A股仓位降到了40%左右,而以60%的资金在港股市场搏击H股。他告诉记者,前几天的一轮暴跌,让不少股民对内地市场心有余悸,很多人都想弃“A”从“H”了。

  事实上,长期以来,内地居民炒港股、香港和内地公司开展港股交易的经纪业务,在政策上还比较“暧昧”,炒港股仍是处于地下状态。

  “现在炒港股的人越来越多了,开账户也越来越容易了。”罗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券商如国泰君安证券、申银万国、光大证券都开展了港股的证券经纪业务,他们一般在香港有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很多香港本地的券商,看准了内地市场的巨大商机,纷纷通过变通途径在深圳、广州、北京等地吸收客户。“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和一个准确的通信地址就可搞掂,而且不收开户手续费。”罗先生说。

  和很多炒港股的内地居民一样,罗先生最为“眷恋”的还是“A+H”股。一来是内地人对内地的公司更加熟悉,而且现在“中国概念”极其火爆;二是有A股的价格在那放着做比对,就显得H股格外便宜。

  当时重仓持有H股,除了是因为害怕A股的高风险,还有就是一位券商业务员向罗先生吹嘘的H股的种种优势:港股新股中签率高达10%,可迅速获利,而A股中签率常常万分之一都不到;“A+H”公司香港股价通常比A股低,分红却一样,因而收益率更高;有些仙股只有几分钱,一旦买准了,有可能上涨几千倍……但炒了一阵港股后,罗先生显得有些失望:尽管港股并没有设涨停板,但大部分股票仍涨得很慢。“以我买的第一只港股华电国际为例,去年底买入H股时接近3港元,如今半年也才涨到3.95港元;而A股价格则从当时的4元左右,一路涨到现在的近10元,翻了一倍还多。”罗先生说,香港是国际市场,投资者较为成熟和理性。“A股的上涨只要很小的理由,甚至根本不需要理由,而即使有天大的利好港股也不一定涨得起来。”

  “价值投资在香港股市占据主导地位,但很多内地散户还是习惯用‘抄底’的风格来炒港股。”罗先生认为,如果专门拣便宜的垃圾股买,会很危险,因为港股属于“T+0”交易,同时不设涨停板。

  本报记者 孙君成

  【启示】

  炒了A股又炒港股后,罗先生一个最深刻的体会是:散户更应该注重价值投资,因为消息总是落后于机构。

  4 舍基趋股:没法跑赢基金经理

  在广州一家著名外资日化企业工作的李小姐,最近又开始向朋友打听买什么基金好了。

  李小姐最早投资基金是在去年的下半年,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当时一共投资了10万元认购了广发策略优选基金,这只基金在当时以180亿份的初始规模称霸基金行业。在经过了三个月的建仓期后,广发策略优选的净值开始缓慢增加,到2007年元旦的时候,李小姐通过银行查询,手中的基金资产已经接近15万元,这让她兴奋不已,第一次投资基金就赚了这么多!

  到今年春节的时候,李小姐盘点了一下,自己的基金已经赚了7万多元了,70%的收益率比存银行、投资国债厉害多了。但春节回到湖南的老家,跟自己的老同学聚会后,李小姐又有点失落,几位炒股的同学,最少都赚了一倍,多的赚了有两到三倍。

  过完春节,李小姐赎回了部分基金,将利润7万多元拿了出来,跟着同学一起炒股。刚开始的时候,李小姐的操作是什么股都投一点,7万多元,投资的股票有七八只,这个涨、那个跌,总市值几乎没有变化。到四月中旬,广发优选的单位净值又蹦到了1.90元,而自己的股票还稍稍亏了一点,李小姐有点气馁了。同学指出了她作为一个新股民最常见的错误:投资太过分散,在同学的建议下,她的股票账户里只投资一到二个品种。

  今年4月16日,李小姐在一位同事的建议下重仓买入了参股国泰君安和广发证券的华茂股份,当时她的买入价是13.20元,让她意外的是,该股随后一路飙升到了20元,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的股票市值已经到了13万元,而这个时候,广发优选的净值刚超过2元,增长幅度远远不如她自己炒股的收益。

  李小姐发现,身边的同事和她一样赎回基金自己炒股的人不在少数,于是她决定再赎回一些基金,又拿出了7万元,凑够20万元投入股市。李小姐以每股8元的价格重仓买入佛塑股份,盘整几日后,佛塑股份的股价在5月28日冲到了9.74元,不到两周李小姐又赚了20%,4万元,这让她开心不已,不少股票论坛的帖子更是宣称佛塑股份的股价年内可以超过15元,甚至20元。

  谁想风云突变,5月30日凌晨,加征印花税的消息突然出台,佛塑股份的股价一路跳水,最低到了5.33元,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暴跌的李小姐遭受了重大打击,几天时间不见了10万元。李小姐算了算,春节后一共投资了股市14万元,目前账户上还剩下13万元,反而亏了1万元。而广发优选虽然净值最近也在跳水,但依然在2元以上,相比较三月初1.6元的净值,还是上涨了30%。

  本报记者 贾肖明

  【启示】

  李小姐最大的感受是:“我这样的新股民,要是想战胜基金经理,长远看是不行的,选错一只股票,就把以前赚的都还回去了。”她打算等佛塑股份反弹一下,就把大部分股票卖掉用来投资基金,只留一部分小仓位的股票炒着玩。

  机构视点

  投机泡沫最终是一场空

  国内证券市场牛势气盛,在散户不断的追捧下,行情也一路狂奔到4300点,但因政府调高印花税后行情直线下泻。大盘一度重挫15%,部分投机色彩较浓的股票,在连续四天重挫中,跌幅高达35%以上。

  这种上下大幅震荡走势,不但突显了大牛市的内在爆发力,在投资人疯狂追涨下,股价可以扶摇直上,但也可在一刹那之间,股价断崖式崩盘,使投资人毫无任何逃出机会。

  从国际经验分析,17世纪的郁金香,最疯狂时一只郁金香可以卖到7.6万美元,崩盘后价格跌到最低点一美元。18世纪隶属于英国皇家的英国南海公司事件,股价一翻也从一百多英镑疯狂至一百倍以上,但子虚乌有的神话最后被戳破,该公司股价也跌回原点。又如美国1929年股灾、台湾与日本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投机泡沫,均是如此。在无实质的基本面支撑下,股价是如何涨上去,也如何跌回到原始的起涨点。投资人疯狂炒作的结果,到头来均是一场空。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经济泡沫在它膨胀的时候,公众的追风心理才可能使其成为具有严重破坏力的投机浪潮。因贪婪而失去理智的、狂热的人们,会为泡沫的吹起寻找各种“合理”的依据,不断提升对价格的预期,引起资产价格不断上涨。

  从世界各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长期牛市必然是建立在相对理性的投资基础上,而过度投机引发的风险将给社会经济以及个人财富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纵观世界各国,在任何一轮大牛市中,蓝筹股都是引领市场上涨的中坚力量;同时,由于蓝筹股股价上涨的长期驱动因素是企业盈利增长,因此,可以给投资者带来低风险下的巨大长期回报。我们判断,这次调整将成为市场结构调整的契机。通过这次调整,投资者可以清醒地看到,相比一些投机类股票,蓝筹股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和良好的成长性。在下一阶段,我们相信,蓝筹股会再度成为市场的主流;蓝筹崛起,才能引领市场进入牛市最具爆发力的主升浪。

  景顺长城基金管理公司

  图:

  绘图:喻焰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