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核盾将军":挑战核武器损伤病理学难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01:2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七月二日电 题:中国“核盾将军”程天民

  作者 丁继东 陶社兰

  被称为中国的“核盾将军”的程天民,是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的防原医学专家。今年已是八十高龄的他,还工作在军事医学研究的前沿。

  程天民最早跨进医学领域大门时,曾想当一名外科医生。命运让他走进了病理学研究领域。中国的核武器防护工作启动后,他“半路出家”开始研究防原医学。

  一九六四年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程天民立志在防原医学领域为人类对原子弹等的防护方面尽可能地做出成绩。

  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进行防原医学研究,谈何容易。其后的十五年间,程天民十四次深入大漠深处的核试验场。每次短则半月,长则半年。

  长年不懈地努力,程天民和他的同事们积累了大量的核武器损伤病理学实践经验,中国首部《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出自他们之手,《防原医学》、《创伤战伤病理学》等十六部专著也不断总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如今,他们在核试验场多年积累下来的防原资料和研究成果也已经成为中国防原医学研究的重要财富。

  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停止核试验后,中国的防原医学研究相对处于冷清状态。而程天民却提出了要加紧进行“复合伤”研究。

  所谓复合伤,是指被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等引起的两种以上(含)不同的损伤,在平战时其它多种情况下也会发生复合伤。因其发生多、伤情重、救治难而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多次参加核试验的经历,使程天民深深意识到复合伤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虽然大规模的核战争打不起来,但不能排除未来战争中侵略者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即使在和平时期,核事故、核恐怖等依然可能发生,同样需要进行复合伤研究。

  在与第三军医大学防原医学同行在讨论中取得共识后,三医大防原医学教研室齐心协力专啃这块“硬骨头”。他们的努力很快彰显出显著的效果:一九八九年“防原医学”被批准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一九九七年成为中国目前唯一的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后来又相继发展成为全军“重中之重”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复合伤分室)。如今已成为中国唯一的主要研究复合伤的单位。他们坚持的复合伤系列研究,获得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成果,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文献调查表明,国际上放射复合伤的研究论文中,百分之六十来自程天民所在的团队。

  程天民总是不断地运用他对军事医学独到的见解和多种教学手段,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投身军事医学研究领域,使防原医学建设队伍不断壮大。

  余争平这样描述第一次听程天民授课的情景:程老师手拿一束冬青树枝走上了讲台,借助树枝,他把“核爆冲击波的动压、超压与负压杀伤效应”课讲得活灵活现。如今,余争平在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领域里已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完)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