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体验,何必扎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05:01 钱江晚报

  ■本报通讯员 洪官根 本报记者 王燕平

  本报讯 昨天中午,宁波工程学院的21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杭州,开始了为期15天的生存体验。他们每人身上只带了50元,而每人每天的住宿费就要15元,这就意味着,其他费用都需要靠自己赚出来,才能养活自己,否则将被淘出局。

  无独有偶,今天,浙江工商大学的10名学生也将奔赴上海参加生存体验,活动方式大同小异:每个学生要用20元钱在上海生活7天,学校只负责两个晚上的住宿。学生当中,每两个体验者配一个考察者,观察、记录学生的活动,并负责他们的安全。

  据了解,这种生存体验方式目前在高校里非常流行,也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据宁波工程学院一年级学生余春辉介绍,学校从5月底开始张贴告示,报名的学生非常多,经过笔试、面试,才筛选出了现在21名学生。而在生存体验期间,大学生们还要每晚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收入和开支,以及每天体验的经历和感受。

  对这样的活动,大学生们自己是怎么看的呢?余春辉认为,现在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平时都养成了伸手向家里要钱的习惯,生活条件比较优越。通过这样的活动,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考验自己的生存能力,可以让大家懂得挣钱的艰辛,培养自己的独立性,锻炼自己的能力,并对社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浙江工商大学一年级学生许娜飞说,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光凭一纸文凭是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而现在父母对独生子女保护太多,许多大学生盲目乐观,面对挫折往往无法摆正心态。通过这样的生存体验,对他们认识社会以及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大有好处。

  到杭州的第一天,大学生们已经体验到了生存的不容易:许多人想到饭店或快餐厅打工,但因为打工时间短,又要体检办健康证等,都被一一拒绝。倒是有的同学大着胆子找到了超市促销或发宣传资料的工作,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对生存体验这样的暑期社会活动,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教授认为,对80后的独生子女尤其是城里的孩子来讲,平时遇到困难的经历太少,许多事情往往父母都已安排好了。这种生存体验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是种很好的磨练,也能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杨教授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深入到社区或农村,用自己学到的法律、经济、自然科学等知识贡献社会,或做一些社会调查了解民生,与工人、农民等不同社会群体生活在一起,体验他们的情感。生存体验也不一定局限于大城市。这样,在融入社会的同时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更深切地把握社会现实,对自己的成熟和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都有很大帮助。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