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的子女“免试入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08:16 大河网-大河报

  □大丫山

  小学升初中虽已不需要入学考试,教育部门早有“就近划片免试入学”的政策,保证升学的公平、公正。但记者获悉,保定市雄县二中在录取初中新生时却先看“出身”:依据该校的录取办法,“出身”公职人员家庭的学生可免试入学,其余的则要依靠电脑随机抽取。一家长说:“这所学校不是那些机关办的,为什么他们可以享受特权?”(见7月15日《北京青年报》)

  2005年,教育部就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定,要求各地政府采取有力措施,逐步缩减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确保辖区内实力薄弱的学校逐年减少,并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不得开小灶,搞特例。这些规定对于许多致力于教育工作的人员尤其是管理者而言,想必并不陌生,雄县二中的做法实在令人费解。

  显然,雄县二中的做法,其背后不仅隐含着一种赤裸裸的歧视思想,更隐含着一种破坏教育公平的陈旧思维。我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可见,这是对部分学生法定的公平受教育权利的蛮横剥夺。

  不仅如此,这种以父母身份录取、分配教育资源的做法,是新形势下“血统论”的反映,不但让人感到可笑,也必然会给教育带来危害。

  教育改变命运是一条世界公认的常识,而雄县二中的做法,分明传递出一种“命运决定教育”的信息,其潜台词就是:谁叫你命运不佳,没有出生在一个有钱或有权的“公职家庭”?所以,你受教育权的门槛就应高一些,档次相应就低一些;如果你是上帝的宠儿,你出生时就胜人一筹,你就该享受良好教育……想想看,学校有着这等特权、媚权思想,如何能使多数学生相信“教育改变命运”这个常识?

  作为学校,除了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外,更应有平等、合理、科学的待人理念,这样才不会伤害家长的感情,才不会扭曲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公办学校的建设资金均来自于纳税人,理应对所有纳税人的子弟一视同仁,绝不能让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在人生起点上就先输一截!

爱问(iAsk.com)